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莫把北京当做本轮楼市调整的“小确幸”
时间:2014-06-20 21:42:31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振峰 

    从新发布的5月份全国70城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数据,法制晚报记者发现,北京新房同比和环比涨幅均收窄,而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全国第一,创下28个月新低。媒体称:楼市暴利终结 ,北京领跌全国。

    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有过半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出现了价格下跌,这个数据大体可以印证中国楼市也走向趋势调整的拐点期间。北京新房价格5月份同比和环比涨幅均收窄,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全国第一,创28个月以来新低,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莫把“北京”当做本轮楼市调整的“小确幸”啦! (注释:有网友解释“小确幸”:意为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今年以来,二、三线楼市降价的恐慌情绪逐渐蔓延,无论是房价的调整,还是成交量萎缩、库存急剧上升,楼市调整趋势的特征已经特别明显。然而,有人认为一线楼市房价“稳如磐石”,即使出现松动,也是幅度很小的概率;有些专家和部分业内人士甚至还嘴硬坚称:一线房价仍在上涨!如今新发布的北京房价冰冷数据(特别是二手房价格跌幅全国NO1),不知道有没有浇灭那一颗颗过于火热的心?楼市的气候变了,再高俊的雪山也抵御不住厚层冰河的纷纷融解,别把顶上的那点雪线残留永远当成抗拒环境变化的理由。笔者认为,雪山之巅那些诸如北京等一线楼市,或许成为本轮楼市调整的“冰裂口”,别老拿过去底层的温州楼市冰塌来说事。

    数据显示,百城新建住房均价在连续23个月上涨后,今年5月首次出现下跌。大中城市住宅成交量已较去年同期普遍下跌20%-30%,有个别城市甚至下跌4至5成。与此同时,房地产销售额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出现降价求售、新房开工量萎缩。当前楼市的市场预期已经出现扭转,房地产市场发展与政策也再度被“高度敏感”。许多地方政府一边否认楼市出现调整,而另一边却或明或暗地祭出各种“救市”举措,这无疑加重了普通购房者的心理压力并不愿意轻易入市。此外,一些地产开发者面对囧市也表现无奈,难以理性地按市场运行规律来调整经营策略。看来,无论是政府、市场业者、买房人,都有个如何理性对待本轮楼市调整的问题。

    所谓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崩盘,的确有一些看空派在喊,但也有房地产业内(包括一些与楼市相关的地产“说客型”专家)在无端兴浪,目的在于把市场自发、正常的调整,“吹大”成“大崩盘”,以吸引个别地方政府积极介入,对他们加大财政、经济与行政层面的支持,期望“以时间换空间”方式来掩饰房地产市场沉积的矛盾和积弊。问题是,这种“救楼市”可以挽救经济下行压力吗?,那些积淀的风险和挑战可以由此消失而不会越聚越多吗?有关方面该好好斟酌,是提振实体兴经济来“救地产”,还是先“救地产”来兴经济呢?任何一种好的施政政策,都不能本末倒置、逻辑框架混乱,地方政府应三思而后行。

    笔者认为,这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以往几轮楼市“散发热气”有所不同,当前楼市变化最大的内在的成因,是对以往过于偏离房地产自身合理价值的趋势性修正,有房地产发展运行环境的“大气候”和“小气候”在共同作用。

    那么,影响楼市调整的“大气候”是什么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增长放缓减速并运行在中速期间将成为新常态。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楼市上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时代或也已过去。此外,经济升级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改革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中国经济的内在要求。“去房地产化”虽不易,促使地产业理性回归、健康合理发展是一定要做的。

    说到“小气候”,房地产需求的投资性弱化是重要的一面。十多年来房地产的过度开发,供给其实已经远远超出新增的住房需求,住房供应过剩问题后期将更为显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日前发布报告称2013年中国城镇地区自有住房空置率高达22.4%,至今为止也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拿出有力的翔实数据来推翻这个调查。也就是说,对当前住房供应过剩、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应有个理性的回应。从北京等一线楼市而言,诸如高压反腐败、公务员财产透明化、推行房地产税、逐步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入市、同权同价,这些政策面的变化将对一线楼市形成更大压力,因为这些城市同时也是以上政策面利益变动关系最“焦点”的地方;相反的,三四线房地产市场则可能反映要平淡一点,不会那么激烈。

    有的人是随着“房子”流动,更多人还是因产业变化而求房的。北京的“京津冀一体化”实质是什么?产业迁移。北京经济结构要调整,有的产业需要往周边外移,而这种迁移自然也会造成人跟产业动。那么,今后能留在北京的、需要在北京购买房产的会是什么人呢?北京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变动,对楼市将产生什么影响,值得观察。

    总之,给房地产市场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并合理对应未来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供需基本平衡的阶段趋势,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让市场的归市场乃是理性选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