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北京新房价格同比上涨9.7%,涨幅较4月收窄1.5个百分点。同期北京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持平。此外,北京二手房价格同比上涨7.4%,涨幅较4月收窄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降幅较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降幅在全国居首。北京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6月19日《京华时报》)
今年以来,二三线楼市降价的恐慌情绪逐渐蔓延,无论房价的变动,还是成交量萎缩,楼市调整的趋势特征已经非常明显。然而,有人认为一线楼市房价“稳如磐石”,即使出现松动,幅度也很小;有些专家甚至还“嘴硬”:一线房价仍在上涨!
近日新发布的北京房价数据,不知道有没有浇灭那一颗颗过于火热的心。楼市的气候变了,再高峻的雪山也抵御不住冰河的融解……笔者认为,雪山之巅那些诸如北京等一线城市,或许会成为本轮楼市调整的“冰裂口”,别再拿过去底层的温州楼市的冰塌来说事了。
当前的楼市预期已经出现扭转,房地产政策也再度变得“高度敏感”。 许多地方政府一边否认楼市出现调整,另一边却或明或暗地祭出各种“救市”举措,这无疑加重了普通购房者“不愿意轻易入市”的心理。此外,一些地产开发商面对“囧市”,也难以按市场运行规律来调整经营策略。看来,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买房人,都得有个理性对待本轮楼市调整的态度了。
这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与以往几轮楼市“散发热气”有所不同。当前楼市走向最大的内在成因,是对以往过于偏离房地产自身价值的趋势进行修正,有房地产发展运行环境的“大气候”和“小气候”在共同作用。
那么,影响楼市调整的“大气候”是什么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增长放缓减速并运行在中速档位将成为新常态。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楼市上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或许也已过去。此外,经济升级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去房地产化”虽不易,但要促使产业回归理性,就一定得这么做。
说到“小气候”,房地产投资性需求的弱化是重要的一面。十多年来房地产的过度开发,供给已经远远超出新增的住房需求,住房供应过剩问题后期将更为显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日前发布报告称,2013年中国城镇地区自有住房空置率高达22.4%,至今为止也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拿出有力的数据来推翻这个调查结论。也就是说,对当前住房供应过剩、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应有个理性的回应。就北京等一线楼市而言,诸如高压反腐败、公务员财产透明化、推行房地产税、逐步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这些政策面的变化将对一线楼市形成更大压力,因为这些城市正是以上政策面利益变动关系最“焦点”的地方。相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则可能反应要平淡一些,不会那么激烈。
总之,给房地产市场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并促使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供需基本平衡的趋势,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无论如何,让市场的归市场才是理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