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是“补上城建中一直被忽视的一课”,那也是亡羊补牢的“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
人们常常引用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一句话,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虽然原文的本意并非指良好的地下设施是民生的保障,是城市“善”的体现,但人们引用这句话时,显然是冲着这层意思的。阴暗的地下管道,光辉的城市良心,两者放在一起,充满语言的张力与德性的张力。《菜根谭》说得好,暗处不欺隐,才是个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见得多的,分明是在地下管网的暗处,乱象丛生。
重地上,轻地下,表面光鲜,政绩漂亮。一些城市热衷于展示“城市名片”,豪华办公楼、会展中心、主题广场,求大求新求洋,不说它使普通百姓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只说它的奢华不过是金玉其外。地上是贵族化了,地下呢?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时有发生。长期以来,给水、排水、供热、煤气、强电、弱电几大部门,各自为战,多头报批、多方投资、多次验收,这个月你把道路开膛,下个月我再来把它剖肚。重复建设,浪费税金,无序敷设,危险隐伏。“地下埋着几百万,没事挖开看一看”,“春城无处不开挖”,老百姓只能用顺口溜调侃一下“马路拉链”。
挖开一米路,成本不知多少万。在马路拉链的开开合合中,迷失的不只是“良心”,更是“责任”。地下管线专家林广元指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城市规划不重地下,管线信息不全,管线权属单位缺乏统筹协调等。地下管网是硬件,而我们缺乏的主要是法规、标准、规划、信息、统筹等等管理方面的软件,到底是理念落后,还是智慧不足,还是责任意识淡薄?
就拿管线信息来说,权威部门透露,截至目前,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没有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各权属单位管理各自所有的管线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在信息化时代,地下管线却是现状不清、“家底”不明,这样无序低效的管理,折射的是“懒政”、“庸政”与“误政”。
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如果说这是“补上城建中一直被忽视的一课”,那也是亡羊补牢的“补”,而非查漏补缺的“补”。这跟地方为政者的历史责任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