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农村是一个文化的大博物馆,然而我国乡土建筑的保护很艰辛。
陈志华经常深入偏远山区调研。他说:“对农村、对农民,我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小学四年级就逃到农村去了,抗日战争嘛,一直到高中二年级才回杭州,在农村很多年。所以一有机会我们就下乡,“文化大革命”时,革来革去,还到江西的农场去种过地。”
陈志华是中国乡土建筑研究的倡导者,从1989年开始,从事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并实践了“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的方法,为民居和乡土建筑领域开辟了新局面。从1989年起,从清华建筑系退休的他开始“衰年变法”,投身中国乡村乡土建筑的调查和勘绘。从楠溪江、诸葛村、关麓村、婺源到丁村,数十个原本无名却保留传统聚落之美的村落在他们的工作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他看来,我国乡土建筑的保护很艰辛。他毫不避讳地说:“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有时候一个市长或者县长一句话,比你大半年的工作强太多,一句话就保存下来了,或者一句话就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