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矛盾。”日前,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湖南省长沙县的发展之路予以点评时认为,长沙县在采用分类考核之后,经济逐步转型,由粗放型向统筹兼顾型发展,县域经济在不断增长的高基数上仍然以惊人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是真正闯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星沙模式”。
据悉,从2008年开始,湖南省长沙县提出“分类考核 统筹发展”战略,率先取消GDP考核指标,仅以1%的土地创造财富,99%的土地用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长沙县划定“南工北农”的区域版图,对北部农业乡镇强调保护生态、发展高效农业。这种不惟GDP的发展方式,却并没有输掉GDP。5年过去,笑揽国家级生态县等绿色金字招牌的同时,长沙县GDP仍以年均16%的速度高速增长,县域经济排名在全国百强县中从第37位跃居第13位,稳居中部第一。媒体称其为“一个不惟GDP论英雄的湖南样本”。
长沙县的分类考核最大的亮点何在,对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启示意义何在?李津逵指出,长沙县的分类考核的最大亮点就是保住了北部乡村的绿水青山。他说:“长沙县南北地理区位差异明显,捞刀河以北缺少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和配套条件。假如不顾客观实际以同样的标准考核北部乡镇,必然会造成降低门槛、拣进篮子都是菜,引进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项目,使北部乡村丧失得天独厚的生态价值。相反,‘南工北农’的空间战略尊重了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全县一盘棋,这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按主体功能分区的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