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管形象突围须读懂民意
时间:2014-05-29 20:28:0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堂吉伟德 

  发布的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称,官员形象危机呈“多元高发”态势,群众认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员群体依次为:城管、学校领导、医院领导、村干部、警察、国企领导和民政干部。(5月28日《京华时报》)

  形象危机研究的结果,既是实际情况的反映,更是公众意见的表达。受累于各种负面事件,比如城管暴力执法,比如校长开房门等,对于整个群体的形象,确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网上“给我十万城管收复钓鱼岛”,“说啥也别说自己是校长”的调侃,更是“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宣泄。而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显然需要“三省吾身”而不是“不以为然”。

  必须承认的是,即便被评为形象最差的城管,也仅仅是“一条鱼和一缸水”的关系问题。大多数执法在一线的城管人员,其辛苦的程度及职业的正当性,都应当得到承认。“形象最差”的结果,当然有“躺着中枪”的委屈感。但另一个层面,虽然城市管理与民众诉求之间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工作的付出和最终的评价,却可能形成很大的反差。一方面,受少数负面事件的影响而不被理解,本就是公务员职业的附带风险;另一方面,最差评价有事实的支撑和现实的依据,并非天然的职业歧视和民意偏见。

  差评并不可怕,因为这既是事实的反映,更是民意的期待,希望以一个不光彩的标签,让个中人能够有所反思和触动,并因之加以改进,从而让知廉明耻的道德力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自然是善莫大焉。而对于被评价者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最差的结果”,而是看待评价结果的态度,若将其作为一种自我思考、自我检视、自我解剖和自我提升的动力,不是“未被理解”的矫情,甚至不以为然,那么最终才可能求同存异并形成共识。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报告发布后的舆论中,除了“实至名归”之类的赞同外,其实也不乏“有点冤枉”的声音。这说明,民意表达并不缺乏理性与宽容,而这样的姿态更应换得城管群体的积极回馈。破坏形象易,改变形象难,若有共同的利益和关切,实现起来就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要读懂民意的期待,以及差评背后的公共诉求,相向而行就能很快实现交融与互动。

  因为很多人知道,城管的问题表面在素质,根本在体制。暴力执法和简单的作风,源于政绩高压和长官意志的表达,结果人治有余而法治不足,依法行政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虽然解决问题需要从体制调整入手,不过改变形象的策略既要注重治本,也得重视治标,既要着力实现最优,也应考虑次优,既要力求长远,也要立足于现实。同样为城市管理,各地在模式、管理和方法上都大同小异,不过在表现形式和结果上却差异明显,比如有的暴力不断,有的却相安无事,其间的原因就值得探析。

  读懂期待比纠结最差更有现实意义。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改善城管形象,优化管理环境,采取了“眼神执法”“鲜花执法”“围观执法”等技术性改变,虽然在方式上还有待商榷,但出发点却获得了肯定。有形象顾忌,有脸面注重,然后能付诸行动进行改善,即便是一种姿态也不失为进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