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便民设施不该成摆设
时间:2014-05-23 17:10:2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成慧 

    唤醒沉睡的公共设施,需要相关部门告别懒政思维,多一些接地气的民意调查,少一些拍脑门的随意决策;多一些为民便民的服务意识,少一些求全贪多的形象观、政绩观  

  前不久,和朋友一起购物后打车回家。商场附近有出租车扬招站,可是,这本来为方便打车而划定的区域,却已被社会车辆侵占。打车,还得去十字路口招手。

  去年6月,为维护交通秩序、方便人们打车,北京市在人流多、需求高的地方划出601个特定区域,作为专供人们打车的“扬招站”。然而,从扬招站推出之日,被社会车辆占用等现象就时有发生。近一年来,出租车扬招站几乎成了摆设。

  便民服务设施沦为摆设,类似情景还有不少:在一些城市街头,健身器材锈迹斑斑,一碰就吱吱作响;公租自行车存放点少,使用率低;曾经风靡一时的插卡式公共电话断线坏损、无人过问……

  不可否认,在建设之初,这些便民设施直指百姓民生需求,也曾有着美好蓝图。那么,这些本来造福一方的公共设施为何陷入沉睡?

  首先,随着时代变迁,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一些公共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百姓需求。比如街头闲置的公共电话亭,手机快速普及后,人们习惯了用手机打电话,光顾公共电话亭的次数越来越少,日久天长,毁损难免。

  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共设施建设脱离实际又疏于管理,老百姓用着不方便,公共设施自然闲置下来。比如,一些出租车扬招站位置规划不合理,乘客等着麻烦,出租车不愿意去,缓解打车难的目的就难以实现;由于风吹雨淋,健身器材生锈、塑料风化现象普遍,如果不定期加以维修保养,又有谁愿意冒着危险,用“缺胳膊短腿”的器材来锻炼身体?

  这些年来,对公共设施沉睡的批评声不是没有,但由于问题解决难、回应慢,老百姓对沉睡的公共设施早已见怪不怪。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公共设施使用公共财政投入建设,就应该遵循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原则,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方便,怎能“沉睡不起”?

  唤醒这些沉睡的公共设施,需要相关部门告别懒政思维,多一些接地气的民意调查,少一些拍脑门的随意决策;多一些为民便民的服务意识,少一些求全贪多的形象观、政绩观。说到底,公共设施为民而建,如果让老百姓处处不方便,又浪费了公共财政资源,当景观、成摆设,好心办坏事,那就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初衷背道而驰了。

  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不能一劳永逸。除了定期维修、保养之外,依据人口迁移和需求变化对公共设施进行动态管理也不可或缺。城市建设了新区,有没有形成新的人口聚集区、原有公共设施是否与之适应等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调整规划,实行动态管理。

  对于那些“时过境迁”的公共设施,有关部门也应在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尽快拿出整改办法。比如,对于公共电话亭,有建议认为作为城市特定时期的时代印记,应该保留;还有建议认为公共电话亭大多废置,拆除为妙。除了去留探讨,公共电话亭转型也是一种思路。上海将市中心部分公共电话亭改成“WiFi亭”,信号覆盖区域内的用户经过简单认证后,即可通过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终端上网,很受欢迎。

  便民公共设施建设,不能成为“花架子”工程。要好心办好事,还需有实实在在的民生关怀,有一心为民的管理智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