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学生陷“人在证途”:可考证上百 花费能过万
时间:2014-04-16 13:46:36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徐静  郑敏 

    为求将来毕业时能被择优录取,很多大学生加入了“考证大军”。日前,一张描绘大学生“证途”的图片在网上疯传。记者采访中发现,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数量上百种,有高校学生甚至拿到10多本职业资格证书。不过,考证看上去很美,但价格不菲,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专家也提醒,考证勿盲目,要提前做好规划,才不至于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从4月初开始,一张大学生“证途”拼成的照片成为网络热点,在网上疯狂转发,描绘大学生“证途”的图片中,除了毕业证、学位证、大学英语四六级之外,甚至连品酒师、营养师、秘书职业资格证等也都“榜上有名”,总数达到48种。

  大学生可考的证书到底有多少?有信息表明,近年来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超过了百种。主要分为三类:通用型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及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证书,这类证书被用人单位看重,成为大学生考证的首选和“必修课”;能力型证书,有托福(TOEFL)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证书等;职业资格类证书,包括单证员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等,此类资格证书范围最广、种类最多。

  而考证的费用也不低。例如:考取项目管理师(PMP)的资格证书,费用就让人咋舌,要交报名费100元,考试费3900元;项目管理员鉴定费300元,项目管理师鉴定费800元,高级项目管理师鉴定费1800元。

  同时,考试前的培训同样花费不菲。有学生表示,为了出国报考雅思,开销达到上万元。

  此外,考证还是一场持久战。曾有学生介绍,CPA(注册会计师)考试共有6门,每门的有效期是5年。也就是说,5年内这6门都要合格才行,如果有哪门迟迟没过,就会把别的科目“拖”过了期,还得重考。

  各方意见

  大学生:多本证书多点安全感

  究竟这些五花八门的证书对于大学生有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呢?不少大学生在积极考证的同时,也感到很迷茫。有高校大二的学生表示:“大一一进来就考了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证,没什么用,我都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默默地感觉自己被坑了。”一位考人力资源证的同学懊恼道。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既花费时间又花费钱考来的证书非常满意。小谢就是其中之一,她对自己考的食品检验证赞道:“且不说大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的食品公司都会要求这张食品检验证。”

  “多一本证书,内心就多一份安全感,总觉得踏实许多。”小谢说,证书不仅代表了个人能力、学识水平,而且还利于今后的发展,为未来就业多增加一重保障。

  专家:“考证达人”要有职业规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烨认为,目前大学生盲目考证有些从众心理。“大学生在考证前应该有职业规划,确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然后再深入了解这个行业需要什么证。”她表示,比如要面试人力资源的岗位,可在拿出的十多个证书中,却没有人力资源从业资格证,这就比较糟糕。

  赵烨说,当代大学生规划好未来的就业方向后,也要了解该行业更多的职业要求,这样考证也有目的性,也避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考取一些在将来的就业中用处不大的证书。“不仅如此,如果求职面试时拿出太多证书,可能会让求职单位认为你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有时还会减分。”她说。

  网友:

  证书不代表能力 VS 考证提高个人能力

  @闰仔身体健康:要这样考证,还不如让我去死了。

  @o_Richy_o:很多人一个证没有,和有一堆证的人一起踏入社会,工作了都一样,还不是在打工。

  @非搭款师:别再忽悠了,行吧?!社会这所大学真正需要的是专业技能和经验,与证没什么关系的。

  @准备冬眠的小熊:跟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有关的证考来就行了,别的都不用,经验之谈。

  @LinlinSparrow:如此考证,还能不能有个青春愉快的大学生活了?

  @小太阳么西么西k:考证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不得不说通过一个证就可以涉足你不知道的领域了。

  @埋个伏笔:要考也要考含金量高一点的,即便与面试职位不搭边也会增加你的面试分数。

  @百米九秒:我国职场典型的习惯,不是以能力判断你是否能干,而是以证选人,跟企业喜好对着干没好下场,工作越难找,越得考证!

  @个伏笔:证书有用,毕竟那是一个基本要求。你有证没能力,企业招聘时是看不出来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