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退出北京的\"三高\"企业前往何方
时间:2014-04-14 20:49:5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魁兴 

    32家企业因“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将退出北京!4月12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这些退出企业有的将在提高工艺水平后异地发展,有的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而彻底关张。另外,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透露,今年累计调整退出500家污染企业。根据规定和北京市的部署,今年重点清退的7个行业包括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小铸造、小印染、电镀及平板玻璃。看到这个消息,作为一个与北京紧挨着的河北人来说,心中的滋味真的是“五味杂陈”。

  身处北京上风头的张承贫困带,亟须发展,亟须北京的“雨露”滋润,亟须脱贫致富。听闻一些企业要退出北京的消息“喜出望外”,这是北京周边地区的好消息,毕竟张承贫困带的人民太需要发展了。当然,这些企业去往何处还是未知数,因为在北京争取这些企业的人太多了。自从传出北京压力太大要向外转移一些产业的消息后,全国各地跑步进京争取项目的人蜂拥而至,似乎应了一句套话,“争项目的人比项目还多”。然而,笔者对此不感兴趣,更不希望这些“三高”企业落户河北,因为河北也是能源短缺的地区,更重要的是河北与北京同在一个雾霾的天空下。

  近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声音很强烈,因为京津冀是一个整体,就应协同发展,而不应该各自为政,更不应该让北京对河北产生“空吸现象”产生张承贫困带。京津冀应该整体规划,协同发展,特别是尽快补齐河北这块发展短板。但是,河北不是“收容站”,北京要退出的企业河北不一定就非得要,特别是不该成为“三高”企业“收容站”。因为京津冀是一个整体,同在一个天空下,河北的污染河北的资源浪费,同样也会对北京构成危险。为补齐河北这块发展短板,京津不仅要帮助河北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还应该向河北输送优质企业,让河北与京津一样共同发展优质企业,让河北真正成为京津的“护城河”。

  退出北京的“三高”企业前往何方?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然而,笔者更关注的不是这些“三高”企业前往何方的问题,而是这些“三高”企业该不该前往何方的问题。《人民日报》说的是这些退出企业有的将在提高工艺水平后异地发展,有的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而彻底关张。而众所周知的是,“三高”五小企业在全国都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至少在文件中都是如此。而同样众所周知的是,“三高”五小企业要提高工艺水平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当有巨额的付出时,五小企业主就会认为“不值得”,其结果多是或关闭或铤而走险继续污染继续浪费资源。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的今天,对“三高”五小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心慈手软”,一律关闭是上策。笔者以为,对待“三高”五小企业不是退到哪里的问题,而是如何彻底消灭的问题,希望北京市正确抉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