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河南栾川县老君山将20袋新鲜空气送至河南郑州绿城广场让市民免费“品尝”,现场堪比输液大厅。市民争先恐后瞬间一吸而光,意犹未尽的市民甚至“拧干”已经干瘪的空气袋,挤出最后一缕空气。(3月29日中国新闻网)
这是景区的一种营销噱头,景区拿出自己的优势资源,结合现在的雾霾天气,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旅游,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不过从人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鲜空气对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是多么的久违,而久违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人们对环境恶化的焦虑。
苏轼在其《前赤壁赋》中的话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清风与明月,空气与阳光,本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无处无时不在的无价资源。但在今天何曾变得如此稀缺,引得人们如品尝饕餮盛宴一般争先恐后“品尝”空气?对此场景,有网友感叹“真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意思”。
很显然,我们缺的不是空气,而是新鲜、干净、清洁的空气。在雾霾天气吞噬大半个中国的当下,在雾霾天气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时候,人们怎么能不焦虑?然而,蓝天白云的失去,青山绿水的难得,阳光空气的稀缺,还不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急功近利造成的?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毫无顾忌地排放滚滚浓烟,深藏地下的粗管道肆无忌惮地排放散发着臭味的污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得到验证,我们不得不经受“无法呼吸的痛”的折磨。
实际上,在我国,空气已有被当成商品来出售的先例。今年3月18日,浙江省临安市推出了首批空气罐头,每瓶200毫升,售价10元。同时,贵州已正式启动制造空气罐头计划,力争在今年6月20日前拿出首批成果,并计划将其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无形的空气摇身成为有形的商品,我不知道是应该赞叹商家的精明,还是感叹人类的“自作孽”。
在从法国赴美国的途中,艺术家杜尚被边检人员拦下,询问鼓鼓的行李包里装有何物?他随口回答“巴黎空气”。这一句玩笑话,触动了杜尚的创作灵机,1919年他把一个玻璃器皿中的液体抽掉,然后将之命名为“巴黎空气”。艺术家杜尚首创的空气罐头是种诗意的艺术,象征空气无所不在,艺术也无所不在。
谁曾想到,今天的空气罐头却成了货真价实的商品。不过我们在花钱尽情享受空气商品的时候,不要忘了品尝空气商品背后的嘲讽和警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