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找到城市共同的价值观 千万新老市民“家在苏州”
时间:2014-03-12 22:24:05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伟健 

  春节期间,23岁的刘保根听在苏州打工的哥哥刘保国讲了梦想——先在苏州找份满意的工作,过几年创业当老板……他怦然心动。3月初,从安徽来苏州,一下火车,刘保根就感觉不错:在车站问路,有“小红帽”热情指引;找工作,一场场招聘会等着他去挑。很快,刘保根在一家机械配件厂上了班。这让刘保根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觉。

  从2012年开始,苏州启动“家在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战略,通过凝聚新老市民力量,构建共同的城市价值观。“家在苏州”这一品牌包括了文化兴盛之家、文明和谐之家、创新创业之家、开放融合之家、宜居幸福之家等,这五大内容涵盖了文化服务、文明城市、文化产业、社会管理创新等方方面面。

  苏州是一个移民城市,常住人口1058万,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相当,同时苏州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常住外籍人士有6万多名。苏州在保障新苏州人的权益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最早推出居住证的城市之一,新苏州人拥有与本地户籍居民几乎相同的待遇。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迥异文化需求和精神世界的新老苏州人如何寻找共同的城市价值观,摆在了苏州市委市政府及全体苏州人的面前。“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凝聚人心,把各方创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把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实现,需要一场“凝聚力工程”来奠基。

  来自英国的约翰每个月都要带着妻儿去苏州东港新村看望资助3名老人。6年来,他们资助了不少贫困家庭和学生,还在市慈善总会设立了4个个人冠名爱心基金,定向资助贫困老人。约翰说,“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都是一家人,要互相帮助”。约翰这份朴素的感情,源自苏州面向外籍人士精心打造的“灯下亮工程”。这个工程,以“家在苏州”“hi—nehao”为统一识别标志,通过“触爱行动”、趣味运动会、百姓讲坛、乐龄学校、境外人士沙龙等活动,让“洋苏州”迅速融入苏州的日常社区生活中。苏州大儒巷11号大院住着新老苏州人。大院制定了“邻里公约”,要求居民之间多些了解、相让、相帮,共同维护大院的安全、卫生、公共设施等,融洽了各位居民的感情。为了让“新苏州人”更快更好地融入苏州,“新苏州人关爱行动”为他们送岗位、送技能、送文化、送关怀,增强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苏州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介绍,通过“家在苏州”的打造,目前,一个对本地、外来居民涵盖文化惠民、技能培训、权益维护、情感关怀等的服务体系雏形初现,“家在苏州”的品牌开始深入人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