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个1亿人”目标,并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明确了中央政府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清晰思路和施政目标。
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在追求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把传统和现代化因子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以人为本,顺求自然。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所需仍有落差,此时要推进城镇化不宜操之过及,不能空有一个城镇化率数据,还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切实落实配套城镇应有设施,让两者之间有一个磨合的阶段。其次,城镇化也不代表要破坏农村原有生态环境,需要有一个求同存异的改革理念。各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和地理生态风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发展方向,是保留还是改造成现在化产品,一切都要有个明确的指标,各地政府在规划发展目标时,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上升的,代表着旧事物的灭亡,得破旧立新,但是有一些却是我们需要理性对待的旧事物,不能盲目改造。现代城市都在努力营造现代化气息,科技的力量也迫使一些旧事物退出社会发展的行列,一些老街改造成了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时尚街道,老行当也在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改造了再改造,开发了再开发,老一辈人的经历都只能化作永久的记忆了,而现在的年轻人也在见证着社会快速变迁的历史,不断地被接受各种全新的事物面貌。
提出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也提到了要以人为本,但真正的以人为本是什么?老百姓心中的城镇化发展期待是什么?当他们所熟悉的环境变了另一番模样他们有什么想法?在城里生活是否让他们感到比以前幸福?这些都是要过问老百姓的。先别说农民工背井离乡去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单说那些有条件搬到了陌生的城市的人,他们享受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不见得一定好,从前在村庄里和族人居住在一个村落,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享受着其乐融融的生活。而城市的快节奏和上下班的机械性生活把人际交往一点点隔开,亲朋好友分布在各个城市,一年到头没见几回,本来是一个群体,现在就成了独立体了,“孤独”、“不自然”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李彦宏在回答记者时说:“我非常喜爱、非常热爱我的家乡,但是我回不去,这是乡愁。或者我回去了面目全非了,这也是乡愁。所以在社会进步中,城市要城镇化,农村怎么保留它的田园风光,保留很多人孩童时期的记忆,让它成为很好的回忆,回去以后想到从小怎么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从小怎么和小伙伴玩。”城镇化固然重要,但也希望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加合理更加有针对性地处理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板块,传统价值和现代化成果并重,协调村民和居民两方的心态,让老百姓对城镇化发展拥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从而在新型城镇化的改革成果中得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