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国家将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天津从今年1月1日开始正式推行居住证,各地地方两会透露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的步伐会加快。北京“两会”传出消息,将实施居住证制度,而且与买房买车挂钩;江苏已经拟定2014年上半年完成全省全面推行居住证的工作,基本将居住证发放完毕;陕西、福建等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实施居住证制度……
其实,居住证制度并不是新鲜事。在此之前,包括深圳、上海等地也投入巨资实行了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以深圳为例,早在2008年8月1日,深圳市便开始实施《深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居住证制度取代存在了24年的暂住证制度,成为深圳市人口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被认为是让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的有效举措。5年来,深圳发放居住证超2000万张。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推居住证制度时明确提出,持有居住证可享“市民待遇”, 并且言之凿凿:居住证非常重要,办理了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很多“公共服务”,在就业、低保、医保等方面给进城务工人员以一定福利,成为区域户籍改革的一种过渡措施。
不过,也有人说居住证是权利的寻租并凸显改革困局,而且,“居住证经济”值得警惕,不要让居住证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机会。
全国推行居住证是否是最优思路?我们是否该为居住证喝彩?居住证的未来命运如何?居住证是否会重走暂住证的老路,成为一个“仅仅是身份证明”的工具?
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都提出“人的城镇化”,在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外来人口和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大趋势下,职能部门如何应对并实施科学的、有效的、合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考量着执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