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积分进城”,为何会有争议?
时间:2014-02-18 15:33:4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李劲峰 

    武汉市近期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透露,武汉市将在中心城区探索试行外来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这一消息也再度引发社会对农民“积分进城入户”的关注。各地“积分进城”推进城乡户籍逐步融冰,引来阵阵掌声之余,我们更应关注夹杂在其中的争议声。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根据其知识水平、技能状况等指标积分,达标准者即可获取所在城市户口的“积分进城”制,并非新兴政策。2010年,广东省先行探索“积分进城”,两年间共有33.8万流动人口获得广东城市户口。此后,上海及江苏部分地区陆续推出类似“积分享受同城待遇”政策,帮助一大批农民工实现“进城梦”,因此获得各界掌声不断,并被呼吁尽快在全国推广。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管理制度约束下,长期以来农民唯有借助上大学、嫁进城、购住房等少数渠道,才能获得“金贵”的城市户口,享受到子女教育、医保社保等城市公共福利。现行的“积分入户制”,无疑为渴望进城的农民群体,打开另一道通过自身劳动即可获得城市户口的“户籍流动”大门。在当前农民进城医院强烈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有限的情况下,这项被誉为“破冰”政策模式,也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妥推进大城市户籍改革的主渠道。
 
    掌声不断之余,夹杂其中的争议声更应引起关注。这些争议主要体现在:一是积分制造成“有条件准入”,带来新的“学历歧视”、“收入歧视”等人为不公;二是进城指标太少,积分指标过高,成为“墙上画饼”难以企及。如深圳市2014年积分入户政策中,高中学历没有积分,义工服务最高不超过5分,个税缴纳超过3.5万元可获30分积分等规定,出台后便饱受诟病。
 
    理性分析,“积分进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声,绝大多数都是起源于政策背景沟通不足,以及指标设定过程缺乏透明与公众参与不足所致。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不仅容易使“积分进城”政策的民意支撑大打折扣,缺乏透明和公众参与更容易导致政策执行中脱离原定目标与轨道。
 
    关注掌声中的争议声,首要将充分沟通与全程透明落到实处。为何制定苛刻的积分限定条件?需要政府部门充分解释城市公共服务的不足,标准门槛过低放将带来的不利影响;积分指标体系制度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需要制度执行部门说清楚指标体系制定背景与前期预测等理由;面对公众指出的不足,则更应及时吸纳合理意见进行调整。
 
    关注争议与质疑者,才能在利益调整过程中形成社会认识“最大公约数”。“积分进城”这一寄托数亿农民“进城梦”的惠民政策,需要在操作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与申请者、监督者沟通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如此才能获取更多掌声和形成更大共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