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经济周刊》关于“黄牛”称有铁路内部人员参与倒票的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强调,铁路部门对铁路内部工作人员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已向社会公布了“七不准”的售票纪律和有奖举报的措施。一旦发现有内部人员参与倒票,一律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监督举报,一经查实,将给予举报人重奖。(1月21日中国广播网)
虽然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公布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宣称举报有奖,将对“内部黄牛党”进行严打,但纵观一部“春运史”,“内部黄牛党”俨然已经成为春运的一个重要角色。不论是类似“七不准”式的条例治理还是火车票实名制,乃至网络订票,都难以刹住这些“带头大哥”的凶猛。当然,这也不意味着这些措施完全无效。与往年相比,黄牛党的活跃程度已经锐减,只不过所谓的“内部黄牛党”仍没有束手待毙。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内部黄牛党所牵涉的问题已经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恶性刷票,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权力寻租问题。这听起来固然有些老生常谈,但也确实是铁路行业存在的一个恶性顽疾:虽然人人皆知,却难以根除。
如何治理“内部黄牛党”,关键还要靠铁企的市场化改革。在未有改革之前,铁路运输主要由铁道部负责。而铁道部政企不分被诟病由来已久,铁路运输则还保留了某些计划经济色彩。当外部的大环境已经演变为市场经济,铁路行业所存在的这种计划经济空间,就可能蜕变为一种权力寻租的空间。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双轨并行的经济制度,权力之手是有可能通过插手具体的经济事务在两者之间辗转腾挪“为我所用”。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行,铁道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留下来的坏毛病短期内恐很难一并扫除。新成立的“铁企”,在票务服务等方面,虽较从前有较大进步,但在制度监管等方面,仍与现代企业有较大的差距。旧有机制的顽疾,在一定程度上被“铁企”所沿袭。所谓“内部黄牛党”不过是其继承的“遗产”之一。
更重要的是,就市场地位而言,“铁企”在铁路运输上仍一家独大。当民众不满意它的服务,也无法用脚投票来实现倒逼。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黄牛党又恨又爱的缘故:恨它是因为它的票价太高,爱它则是由于好歹还能买上票。但由于铁路系统的特殊性,一条铁路线路的服务无法拆分给不同的公司运营,从而也就不可能如航空公司一样实行多元管理。不过,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审视,这种问题其实亦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加强“铁企”的制度性建设,在员工之间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以科学的量化管理方案,将铁企员工、铁企领导的工作情况与相关待遇晋级、淘汰挂钩,使铁企成为真正的企业,让员工真正对乘客负责、对公司负责、对企业利益负责,从而压缩“内部黄牛党”的利益空间,推动火车票务信息朝着彻底透明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