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沸沸扬扬的“陕西农民工山东讨薪被拘”事件,经过《焦点访谈》的曝光,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据当地官方微博“莱芜发布”的消息,有关部门经深入调查,初步确认警方“鉴定”的4张收条系伪造,涉事干警被采取双规措施,而张正友等人寻衅滋事刑事案件被撤销,拖欠的200万元工资也已经打入了相关账户。
看到此处,我们不免欣慰:农民工兄弟即将拿到拖欠的血汗钱,为非作歹之人也终将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在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媒体的帮助下,一场善恶势力的对决,以良善一方的胜利而告终。然而,回顾整个事件的曲折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一场欠薪与讨薪的攻防战,绝非劳资双方的争斗那么简单,其反映的问题,更是诸多问题的真实写照。
谈好工钱,但没过多久就翻脸不给钱。张正友们遭遇欠薪,几乎每天都在中国大地上演。企业主们之所以胆敢如此,在于违法成本太低,尽管恶意欠薪已经入法,但取证难度大,罚款力度有限等因素,让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闯关。这致使企业欠薪特别是恶意欠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张正友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通过媒体曝光,这样的讨薪路径,成功的往往少数,即便是拿到了钱,也往往是一年两年之后。多数人的遭遇,常常是耗费金钱时间却无功而返。为了减少损失,只得忍气吞声另谋出路。
由于发展经济和招商引资的需要,企业家往往被政府奉为上宾。不仅给予各方面的优惠支持,出了问题,也常常想着捂盖子。以此次莱芜讨薪事件为例,不仅当地有关部门相互推诿,当地公安部门用伪造的证据办案,甚至几乎沦为矿主的打手,这其中有没有利益输送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处于弱势的农民工,没有得到任何帮助。
可以说,劳资双方强弱的悬殊差距,让欠薪成为寻常之事。
而在这其中,政府显然应该给予劳方更多的支持。被欠薪的农民工,多数法制意识不强,容易忽视合同、维权等约束手段,政府理应拿出措施加强对劳方的保护力度。就欠薪而言,仅仅依靠事后补救,不仅事倍功半,也无法持续治理这一普遍性的问题。唯有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同时对恶意欠薪施以重拳打击,才能促进问题改善。而这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政府能够认识到,以人为本和发展经济同等重要,退一步说,一个欠薪频发的地区,投资环境好坏可想而知。
这笔账,还是要好好算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