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2月17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通报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受访专家认为,“特大城市户籍改革问题”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是户籍改革难点。改革须剥离户口福利。
遥想当年,“户口本”曾经是堪比空气的生活必需品,买粮买煤少不了它。现如今,户口本终于一步步淡出我们的生活。只要拿着身份证,证明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就可以在国境内的不同地方游走或停留、打工或安家。进步,早已经一点一滴地发生。
进一步打破户籍壁垒,保障人们自由迁徙的权力,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依法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户籍制度改革终于有了时间表,这样的消息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既有幸福、快乐,也有疑虑、急迫。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我们外出工作、租房购物都不再需要户口本,但是与户口捆绑的东西依然很多,比如购房买车、孩子上学、看病报销……怎么解决这些东西和户口的关系,是户籍制度改革中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七年的时间不算太短也不算太长,这些困难能不能被一一攻克?我们期待的是,户籍改革的时间表可以一步步落地。
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虽然由公安部通报,但需要切实发力的实际上并非公安部门。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只有加快发展,把自己的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才能拥有和大城市竞争的实力,才能改变人员流动极不均衡的状况。我们所说的加快发展,绝不是指“GDP”,而是指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增长、舒适度与幸福感的提高。即便中小城市的经济水平赶不上大城市,但如果公共服务水平、空气环境质量、生活便捷程度都高于大城市,那么“逃离北上广”就会成为更多人主动的选择。
现在的很多大城市都在推广工作居住证制度,通过一定的程序让更多没有本地户口的城市建设者和居住者享有户籍人口的福利。的确,很多人长期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为城市的建设、当地的税收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且对“第二故乡”日久生情。那么,我们的城市又怎能将其排斥在外?接下来,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居住证制度,让那些在大城市定居和长期工作、生活的人们拥有归属感,尽量享受到和户籍人口一样的福利待遇。
有媒体分析说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处在控制人口与户口福利均等化的两难之间。这里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户口福利不均等,只会让非户籍人口里的中低收入群体感到更多生活的艰辛,而未必会起到控制人口的功效。从顶层设计来说,对于人口的流动,与其“控制”,倒不如多想一想如何“引导”。
户籍改革的确困难多多,但它毕竟是顺应民意的举措。既然“延迟退休”都开始了迎难而上的改革步伐,户籍改革理应拥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