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对辖区内8个城市开出5420万元“空气质量考核罚单”,并承诺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该省蓝天工程。这是辽宁省自2012年出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来,首次开出“灰霾罚单”,罚金由省财政厅直接从下级城市财政资金中扣缴。(12月17日新华网)
消息一出,网络上质疑声不断:“雾霾罚单”究竟谁买单?
“灰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大气灰霾。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PM2.5浓度上升,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厂直接排放的粉尘和机动车的道路扬尘,属于机械污染;二是燃煤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形成的气溶胶颗粒,属于化学污染;三是在太阳辐射下大气中的多种化学组分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光化学烟雾,属于光化学污染。
由企业为“灰霾罚单”买单到底公不公平?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面子工程”,“政绩”,盲目招商,投资建厂;一些企业,为达到盈利目的,肆意排放,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后,令区域内的居民,甚至其后代,承受环境恶化的后果。而政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企业造成的污染,却常常需要地方政府用公共财政的钱去支付治理费用,让老百姓“受着罪,又要交着钱”,这的确是不公平。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灰霾的受害者,同时也可能是灰霾的制造者。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与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治理灰霾就成为当务之急,而不是在乎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怎么治理灰霾?一方面,政府要将“空气关乎民生”融入到执政理念当中,制定综合防治计划、调整工业能源结构、改善民用燃料结构、完善城市绿化系统、进行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物协同控制,以有效应对灰霾天气并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另一方面,在呼吁政府对空气质量严密监测、加强灰霾治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像抵制在公共场合吸烟那样,逐渐把减少灰霾变成一种人人自觉的社会公德,那么,治理灰霾就有希望。虽说,个人一点微小的努力看似微不足道,但唯有所有人都真正行动起来,空气质量才有彻底好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