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罕见的大规模雾霾席卷全国,促使人们对空气污染的关注程度急剧上升。从民用市场来看,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防霾标配”出现销售暴涨;在资本市场,无论普通投资者或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纷纷加入“雾里掘金”大军。(12月12日《证券时报》)
在雾霾肆虐大半个中国的光景下,仍能笑出声来的,或许就只有“雾里掘金”的大军了。当雾霾变得“不分南北”、“全民共享”,防尘口罩、空气净化器也就不得已的成了居民生活的标配。可是,这些“防霾神器”真的能成为“标配”吗?
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个防尘的活性炭口罩售价高达45元,而像防毒面具一样的专业口罩仅仅一个过滤盒就要50元,只能用30天,过滤棉更是7天就要更换一次。但相比于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口罩就有些“不够看”了。据北方网记者调查,空气净化器的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大部分产品都集中在三四千元。
或许在有钱人的眼中,这些小钱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很多基层劳动者来说,几千块就是他们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时间才能换回的工资。就拿不久前引起热议的井居者来说,他们早出晚归户外“工作”,但有谁会愿意花几十块买上一个防尘口罩?更别提清晨雾霾堆积时就开始清扫大街的环卫工们了。买不起净化器的窘境下,“自强不吸”只能成为他们自嘲的选择。
而雾霾对人们的影响远不止配备一个“防霾神器”这么简单。中国青年网今日报道了一位引起围观的大妈,因为这位上海大妈背上了个目测30斤的空气净化器来买菜。当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纷纷病倒、各地的航班频频延误、户外出行不得不戴上口罩……谁还能说雾霾对普通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大?
诚然,面对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政府拿出了不少措施,从公车限行到雾霾罚单,种种行动不一而足。可当发个口罩,环卫工还比领导低一个级别,只能戴没有防尘效果的面纱口罩时,我们只能无奈的发现,这些措施中,真正惠及民生的并不多。
既然国家能对高温下的工作者作出温暖的关怀,发放高温补贴,那么面对很可能会继续肆虐的雾霾,政府何不来个“雾霾补贴”?让普通劳动者也能免受雾霾的侵扰,应当是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实,“雾霾补贴”的提法只是一种形式,它的背后,代表着一个政府对他的民众真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