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救助管理制度救不了城市“井居者”
时间:2013-12-08 22:05:10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刘艳秋 

  不出所料,在井下蜗居者被曝光的第二天,有关部门即派人用水泥封住了那些井口。这些努力尝试融入城市的“边缘人”们,再一次被这座光鲜的城市抛弃。诚然,热力井中管道密布,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封住井口确实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封住井口之后呢?这些人又该去哪里过夜?

  据《新京报》12月7日报道,井口被封死之后,在此居住的“井底人”们不知去向。而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能对“井底人”进行强制救助,但如果他们提出需求,民政部门将提供食宿和返乡的交通凭证。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对井居者的帮助,只限于保证他们不住在危险的井下,至于出井之后,或许可以按照救助管理制度的要求,给他们提供一个星期的食宿,和一张回家的车票。但也仅此而已。

  可是我忍不住为他们呐喊一句:“这不是我想要的!”这些井居者之所以来到大城市,无非是谋求一个就业的机会,或者说图个温饱,一旦离开,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来源。比如被报道的王先生,洗车就是他谋生的饭碗,如果被遣返回家,那么这唯一挣钱的行当就没有了。或许迫于生计,他还会再次返回城市,井底住不了,总会有别的角落。如此说来,封堵加遣返的路子,实在不适合“井居者”们。

  更何况,救助管理制度本就不是为了类似“井居者”的群体而设。救助管理制度的服务对象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而王先生们或是洗车或是拾废品,早上7点多“出井”,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回“家”,从始至终都是“自食其力”。日子过得虽不体面,至少规律。

  因此,这些“井居者”们并不同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临时性的食宿服务满足不了他们的居住需求,他们需要的不是一顿饭或是一次借宿,而是长期的营生。这大概就类似于国际上有名的“贫民窟”,他们在大城市工作,却没钱解决居住问题,只得在权衡之下凑合凑合,当大批的人聚居在一起,就形成了“贫民区”。

  那么,我们的政府可否为这一特殊的群体做些考虑,而非简单的将他们划入“流浪乞讨”人群?当蜗居一次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这一群体的生存亟需得到城市管理者的正视,毕竟,“驱赶”这个字眼,实在与“美丽中国”格格不入。

  当城市的经适房频频爆出丑闻,农民工与低收入者被隔出廉租房的门槛之外,拯救城市“井居者”,救助管理制度是否承担了过重的角色?不得不提的是,这些被封堵在井口之外的人们,还依然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游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