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大小子,1974年生人,我的年龄户口本上写的是1962年出生,我12岁就有了儿子?”牙齿已经不全的张增仁,从1997年就开始找,提供了1972年的结婚证原件和村里的证明,还是无法证明自己今年62岁。错误的不止张增仁,还有他的老伴,户口本上同样被错录成1962年出生。(10月19日《燕赵都市报》)
简化户口办理手续,推进便民服务,一直是户籍管理部门重申的一项工作举措。然而,现实表明,户籍管理部门的承诺,与百姓享受到的服务尚有很大的差距。人们不禁要问:户籍便民,离百姓还有多远?河北农民张增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这项措施,距离百姓还有16年!其户口本上的年龄被户籍管理部门错录,为申请改正跑了整整16年,老人头发跑白了,牙齿也跑落了,至今仍然毫无结果。
最近,河北公安部门简化户口落户手续承诺不让群众跑第三次。这似乎表明户籍便民已经离百姓越来越近了。从报纸上看到这个好消息后,此前对更正年龄已经心灰意冷的张增仁老人,又燃起了希望,重新踏上了申请更正年龄之路。然而,当地派出所办事民警的工作态度和办事水平,根本没有丝毫的转变——导致老人户籍错误的原因,民警称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材料才能更改户籍错误,民警也称不知道;这次再问什么时候有回复,民警称不敢保证。难怪老人会心生疑惑:“为啥报纸上说的和下面执行的不一样?”
事实上,公民申请变更出生日期,只要出具有效的出生证件或公证机关的证明,经民警调查属实后,经批准便能办理变更手续,根本无须群众接二连三地跑冤枉路。毕竟,公安部门的户籍窗口总体上是好的,做了大量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工作。但张增仁老人遭遇的“办事难”,也绝非是个别现象。有的地方工作制度不落实,办事程序、所需手续、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等没有公示和告知,让群众不明就里,跑了很多冤枉路;有的民警宗旨观念淡薄,对待群众仍然存在“冷横硬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必须加以整改。
可见,惹想户籍服务窗口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甚至实现“零距离”,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上级公安部门不能满足于作出“户籍便民”的规定和承诺,还应该加大检查、督办力度,着重解决“报纸上说的和下面执行的不一样”的问题,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特别是,应加强对派出所等基层户籍服务窗口的教育和管理,对态度不端、办事不力、服务不周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严肃查处,直至调离户籍服务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