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杨浦贴近百姓需求建设“智慧社区”
时间:2013-10-21 20:47:05  来源:人民网  作者:姜泓冰 

   “宝盒速递”能替喜欢网购的居民24小时值守收发快件;“集付通”能让居民在家门口缴纳水电煤气费用,了解周边地区各类票务、商品促销等服务信息;小小的北斗个人定位跟踪终端,能让亲人和社工第一时间发现失智老人或精神病患者的迷途与异常……上海市杨浦区将先进信息技术与百姓民生需求相结合,智慧城区建设的核心应用体系已初步形成,智慧社区建设正在造福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

    记者从2013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发展战略高层咨询会暨湾区智慧城市论坛上了解到,杨浦通过建设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商圈、智慧城管和智慧民生五个领域的示范应用服务,已初步构建起智慧城区建设的核心应用体系。

    杨浦区利用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社区服务,打造出“政府主导、电信运营、产业创新、服务民生”的智慧社区运营模式。区内多个街道从各自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切入口,探索开展智慧社区建设。作为上海市智慧社区示范单位,正在大规模开发过程中的新江湾城街道立足“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实施了自助快递系统、电子货架系统、节能电子公交站牌、社区家庭信息化套餐包等一批示范应用项目。延吉街道是老龄化人口多的成熟社区,将居家养老、实有人口管理等系统建设作为社区重点。长白新村街道探索社区服务的新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民情服务流水线”。

    在新江湾城等社区最受欢迎的智慧应用,是“宝盒速递”自助快递系统。“宝盒”是安装在小区内的大型密码储物箱,供居民24小时自助收发快件。收件人不在家或不方便当面收件时,快递员把包裹送入“宝盒”,系统会自动发送开箱密码短信给收件人,收件人自行开箱取件即可。受到某地发生的快递员谋杀案新闻影响,这一既能提供便利又保护居民隐私安全的智慧应用,利用率迅速提升。

    同样受欢迎的“集付通”电子货架,是个放在小区公共区域的绿色柜子,操作触摸屏就能从该终端缴纳水电煤费用,它还提供各类充值、票务、商品预购、彩票销售和打折促销、积分换购等服务和信息。对一些公共服务网点相对稀疏的社区,电子货架的“集成式”服务正好满足了居民需求。

    搭建“百姓能够方便表达诉求、获取公共服务资源,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百姓需求、主动提供服务”的便民服务平台,成了杨浦智慧城区建设的抓手。比如城区综合管理“大联动”信息系统建设,能统一协调城管、联动处置各类事件,城市管理盲区大大缩小。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先在区内交通枢纽发展智能交通,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以智慧应用来改善民生,杨浦已建设起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医疗资源全区共享信息化平台;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基础,将在7所学校实施教育云项目;建设全区体育健身场地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全民健身管理服务体系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鸣波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对改善民生质量有突出贡献。目前,上海已启动大数据三年计划,建立交通、医疗、教育、行业诚信、金融等六个共享平台。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立荣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一把钥匙开多把锁”,既节约资源、降低碳排放,又能把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例如复旦大学正在研究的城市智能照明系统合作平台,路灯不仅仅能照明,还可以感知路况。

    2013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发展战略高层咨询会主题为“智慧城市——让智慧点亮城市生活”,旨在面向国内外战略专家问计决策,分享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技术创新动向。

    杨浦区努力夯实“智慧基础”,目前已形成物联网、云计算两大创新基地,开通商用无线Wifi热点1000余个,今年将完成i-Shanghai 21个场点和45个区级行政服务机构的无线网络建设,全区所有居民小区、家庭基本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的网络覆盖,宽带网络平均接入速率达到12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改造34.5万户。区内目前有电子信息类企业数达9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信息产业总收入今年将达到188亿元,产业载体总面积达66万平方米。区内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即将实现无线局域网络(WLAN)全覆盖。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能为市民提供便捷无线网络数字化服务的全区无线宽带网络已初步构建成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