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广州第六个无车日,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广州第一次没有设定限行区域,公务车也没有封存。对此,广州市交委回应称,部分市民认为强设限行区对出行有影响,因而今年采取更人性化的宣传方式。(9月23日《南方日报》)
据报道,昨天上午8时,广州市政府公务员上班高峰期,机动车从市府东门川流而入,直至8时20分,才逐渐“门庭冷落”。南都记者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门卫室车辆出入登记簿上看到,上午共有36车次的车辆出入登记。这个数字与上周工作日期间的情况差别不大。
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无车日活动。为促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和倡导绿色出行,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专门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发出通知,并将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情况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复查内容或评选考核内容。即便如此,收效甚微。今年参加无车日的城市看似增加了,但有些城市(比如广州)取消了限行区。
无车日取消限行区,广州市并不是首创。去年北京没有设限行区,今年上海、深圳也没设限行区。在杭州,今年道路管制范围有所缩小,管制时间也较去年缩短。
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不设限行区的做法,让这个无车日多少露出一点尴尬之色,公众对此颇有微词。有公务员表示,“无车日”原本是市政府一手推广的活动,政府和公务员应该现身示范才有说服力。有网友认为,“无车日”本应是市政府带头低碳出行,号召市民尽量公交出行的活动,现在却变成市民带头,市政府“拖后腿”。
无车日的设立,固然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需要政府官员做出表率。但是,更需要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世界无车日发端于西方国家,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很显然,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才有了世界无车日。假如法国政府倡导无车日,市民不买账,无车日还会成为现实吗?
我国的无车日之所以收效不大,原因复杂。原因之一就是出行不太方便。去年9月22日,河南商丘市倡导市民放下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步行出行。事实上,当天商丘市区的私家车依然不少,特别是上午9点半以后,商丘市区内多条道路拥堵不堪,市区禁止私家车通行只持续了三个小时,就被迫开放。无车日变成堵车日,显然背离了无车日的初衷。
原因之二,公民的绿色出行意识尚未形成。公民的自觉意识比设立限行区要重要得多。以广州为例,前几个无车日让众多的车主感到不便,效果甚微——广州的机动车并没有随着“无车日”的开展而减少,广州人的环保意识也很难说因为一天的“无车日”倡导而增进多少。可见,在“车民”的绿色出行意识没有形成之前,设立限行区只能让道路更堵。
无车日暴露出来的尴尬,应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深思。我国的城市机动车辆增速是不是过快?我们的城市大干快上的同时,我们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不是欠债太多?再有,我们每个公民都要扪心自问:我们的环保意识是不是有点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