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厕所驿站何以变成经营场所?
时间:2013-09-11 18:01:30  来源:红网  作者:印荣生 

  广州市民反映,便民的绿道驿站不能如厕,在二沙岛游玩时想去一处绿道驿站如厕,但是驿站却大门紧闭。不仅二沙岛,在临江大道上也有几个驿站“变了味”,有的变成茶艺馆,有的部分变成私人会所。市民如厕不便,憋得慌。相关部门回应称,管理上可能存在漏洞。(9月9日《广州日报》)
  
  绿道厕所驿站变成茶艺馆、餐厅、私人会所,不是一个小动作,它改了姓——原来姓“公”,如今变身私营场馆,全姓了“私”,属性之变,非同一般。
  
  这个“变”,不同于川剧变脸中的瞬间一甩,驿站、厕所变身茶艺馆、餐厅、私人会所,一定涉及土木、水电等改造、装修工程,餐馆会所更要设施齐全。换句话说,绿道厕所驿站变成经营场所,不是一两天的事,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并在市民的眼皮底下进行的。这背后如果没有政府权力的作用,不可能变得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绿道厕所驿站变成经营场所,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明示或暗示。如果是这样,通常的做法是,以试营业进行民意试探,如果反对者寥寥甚至有人说好,说明本身代表了民意,那就按计划正式运营;如果有人强烈反对并引发了媒体的深度介入,那就让新闻发言人出来表态、灭火。表态当然也会见机行事,随机应变,预留退路。
  
  报道中所称“相关部门回应称,管理上可能存在漏洞”,就是这种有回旋余地的表态。还可以预见的是,回应者会根据公众和舆论的反应,及时调整回应的时机和内容,启动危机应对预案。如果公众舆论压力大,就会立即表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日将取缔经营场所,恢复绿道厕所驿站”。
  
  其实,这样的障眼法,是很蹩脚的,明眼人一瞅便知。“漏洞”,是指小孔或缝隙,是系统中的安全缺陷,其最大特征是小而隐蔽,不易察觉。广州部分绿道厕所驿站变成经营场所,分明是一个明晃晃的大窟窿。被相关部门轻描淡写成“漏洞”,这倒是一个管理上的漏洞。
  
  在厕所驿站上打主意的目的,只能让人揣测为盈利。比较能摆到桌面上的理由是,政府对公益设施资金保障不足,通过租赁公益场所,以期弥补,这好办,市民如厕,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重点保障就行;如果把绿道厕所驿站变成经营场所,存在着相关部门的利益诉求,又不便明说,于是想到了借鸡下蛋,这个要不得,就应加以纠正。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不能把管理部门总往坏处想。绿道厕所驿站变成经营场所的实际情况,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但不管怎么说,我只是希望看到本是公益的,就让它们重归于公益,还方便于市民,不要再让市民憋得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