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乘客提供方便,本市地铁全线的出站口都设有“爱心雨伞”。如遇下雨天,没带雨伞外出的市民不至于措手不及。然而,连续两天下雨天后,不少“爱心伞”的支架上却是空空如也。(9月6日《每日新报》)
为了给乘客提供方便,天津地铁和一些爱心企业共同在本市所有地铁站设立了“爱心伞”,总共有1000余把雨伞。推出“爱心伞”服务,是城市文明的一大进步,是一项赢得民心的便民服务措施。“爱心伞”传递的是爱心,宣传的是诚信,体现的是市民文明素质,检验的是爱心传递的文明风尚。
近年来不少大中城市公共场所、商场先后设置了“爱心伞”,提供“爱心伞”的服务。但是,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如伞丢失、伞损坏严重、伞归还不准时等。爱心伞遭遇尴尬并非个例,我们会不时看到有新闻报道。有些地方、商场也因此取消了“爱心伞”服务。小小的一把雨伞,似乎已经成为考量市民文明程度、社会公德水平的一把标尺。
地铁站口一个城市的主要交通点,过往的不仅是本地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其他省份或者国外的游客。因此,空空如也的爱心伞架显得格外的刺眼。“爱心伞”问题的出现,人们总会把原因归结于市民素质。其实并非如此,就如天津市规定借伞的乘客只需要在20天之内还回雨伞,伞架的“独守”,并不完全是市民素质不高。可是,爱心伞架空如也,不免让不知情的人联想到市民的素质,也会尴尬到我们的城市文明。
爱心伞这项公益事业继续下去很有必要。这就必须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破解“爱心伞”问题的频现。一方面,要落实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登记、押金等约束制度;通过调查等方式提出合理的归还时间,缩短归还周期。另一方面,要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市民树立起责任心和爱心,一是要爱惜“爱心伞”,做到完璧归赵,二是要尽快归还,方便他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