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在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市民盼望已久的“特区外扩”终于可能成为现实。
为新一轮发展拓展空间
在昨日上午的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韦朴就加快推进特区关内外一体化发言。他表示,30年前,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为全国改革开放当好试验田,深圳通过设关被划分为两部分,分别按不同法律和条例进行管理,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香港平稳过渡10多年后,这种划分的负面效应逐渐凸显。”
“国家的批文已经在印刷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在回应该项内容时的发言让现场与会人员惊喜不已。他表示,这是纪念30周年重大政策出台的内容之一。王荣表示,“委员提出的‘批文’以后真正做到特区内外一体化,不是一个文件可以说了算,可以说要若干年的精力、财力、物力各方面建设。”
王荣同时表示,特区外面积是特区内的四五倍,开发水平、密度、潜力很大,“国家政策的出台,确实为深圳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既充分的条件,又拓展了极大的空间。”
方案去年提交国务院
特区和特区外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在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天壤之别也一直备受诟病,严重制约了深圳整体的发展后劲。
记者了解到,去年获批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经将特区扩容方案“提上日程”,并着手了相关的专项调研工作。而且,深圳起草的特区扩容的方案也于去年10月正式提交给国务院。
虽然王荣书记昨日没有透露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的具体内容,但可以人们的普遍推测是特区内外“合二为一”,二线关的问题不可回避。让所有深圳人更为期待的是,在此利好政策下,关外将迎来怎样的一场巨变?
问题
1、关内关外发展失衡
在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的提案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去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8201.23亿元,关内与关外生产总值比为“1.2:1”,这意味着关外每平方公里产值仅相当于关内的21.2%。
“宁要关内一张床,不要关外一套房。”这些话形象地道出了深圳关内和关外的显著差别。政协委员们表示,长期以来,在深圳人心目中,形成了关内是城区,关外是郊区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没有真正把关外当做“城市”来管理。因此在基础设施、市政配套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特区内差距明显。
以教育为例,每学生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关外低于全市水平约1000元,这影响了教师素质队伍的提高。
另外,关外十分缺乏公立大医院,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问题突出。
2、二线关成发展枷锁
18年前,一条东西全长90.2公里的边防管理线把深圳“一分为二”:“关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区属特区,总面积395平方公里;“关外”的宝安、龙岗区总面积1557平方公里,而这条相对于海关的分割线,便被称为“二线关”。
历史上,二线关曾为减少边境偷渡,保障特区环境安全起到了巨大作用,被形象地称为“特区卫士”。然而,随着边防证检查撤销,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不少人意识到“二线关”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障碍。近几年来,有关二线关的议题也是不断浮出水面,几乎成为深圳每年两会的例行话题。“撤除二线关,将是深圳政府未来20年最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政协委员韦朴昨日如此表示。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教授杨立勋认为,“二线关”的存在,导致特区内过度开发,特区外开发不足。
其实,最备受市民诟病要属二线关口的交通问题,“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期,关口的交通状况最为糟糕,我每次经过梅林关,都要堵塞20分钟以上。”一位政协委员对记者表示,南头、同乐、梅林、布吉等关口已经成为深圳的交通“瓶颈”,应尽可能采取“撤关”的方式,最快速度的消除关口对特区内外交通一体化的负面影响。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二线关”就像一道鸿沟,还造成了深圳人心理上的隔阂。特区内外“合二为一”既有利于深圳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也会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凝聚力。
3、“一市两法”困扰多多
关内外二元分割的另外一个突出表现在于“一市两法”问题上。而记者获悉,在本次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中,将重点对“一市两法”问题进行破解,关内外有望适用同样的法律,特区政策有望扩到关外。
早在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已授予深圳“特区立法权”,但特区立法只能在特区内施行,而不能适用于经济特区之外的宝安、龙岗两区。长期以来,“一市两法”问题造成特区内外执法标准不一,给深圳的行政管理、司法以及公民权益保障带来诸多困扰。
深圳大成律师事务所张健律师向记者分析说,同为深圳人,但特区内居民与特区外居民在养老保险、最低工资标准、交通管理等方面缺存在巨大差异。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为什么在关内闯红灯要罚款500元,在关外却只罚款200元?”张健说,“关内外最低工资标准也相差100元,这也是有失公平的。”
而前深圳政协主席李德成认为,“如果‘一市两法’的现状如果得以改变,特区立法权能够扩展到龙岗、宝安两区,那么二线关也会随之消失。”
特区扩容步伐:
●2008年7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开始起草调研。同时,深圳全面总结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深入研究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广泛调研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2008年11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经广东省委省政府同意,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9年5月上旬,国务院批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印发《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特区扩容”,但明确指出相关需要突破的重大事项可以专项申报。
●2009年8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年)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今后三年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其中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
●2010年5月30日: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在深圳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上透露:深圳关内外一体化方案已经获批,即将印发公布。
声音
政协委员:
关内外一体化 规划应先“撤关”
根据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调研的情况,大部分受访者均认为关内外一体化,必须在规划理念上先行一体化,在做任何方面的规划时,均应视关内外为一个统一一致的城市体。“关内外一体化,规划部门心中要先‘撤关’!”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韦朴表示。
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关外的规划理念要看齐甚至超越关内,目前除了继续规划关外的四大新城之外,要在整体上把全部关外地区均衡地完善其城市功能。
关内外一体化,跟老百姓生活朝夕相关的莫过于交通。韦朴建议,要解决疏通关内外市域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他表示,建议至少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取消梅观、清平、龙大、水官、南光等5条高速公路的收费,将其确定为市政快速路。而对于关外的市政道路,要按照关内标准进行改造和更新,同时尽快实现关内外公交服务同质化。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
发展关外将“反哺”关内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深圳经济、民生、社会等各方面统筹兼顾的发展,而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深圳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可以覆盖宝安、龙岗两个区,使其享受特区内的法规,加速关外两个区的发展;其次,将两个区纳入特区发展规划中,对整个深圳的经济发展具有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的作用,将‘反哺’特区。”
此外,魏教授表示,“深圳特区内外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关内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80%,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而宝安、龙岗则是以制造业为主,还处于工业化时期。特区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整个深圳共同进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
关外房价不会出现暴涨
深圳关内和关外的房价差距很大,关内配套完善,土地资源紧缺,房价高企,均价达到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关外虽然近两年房价有很大提升,但仍然均价保持在1万元左右。
有市民担忧:特区内外一体化的方案确定后,会否带来关外房价暴涨,形成新一轮的投资炒作风气呢?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认为,房价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和宏观调控政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更大。而特区内外一体化对房地产市场是利好消息,有利于提高特区外城市配套,提升关外居民住房品质,也将影响更多的关内居民向关外转移,对于整个城市化有利。
然而,短期来说,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占主导,关外房价不会出现暴涨。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
有利于加快关外城市化发展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则表示,去年综改方案提出以来,市场已经有了期待,此次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正式确认,有利于加快关外的改造提升和城市化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将带动关外的房价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关内外一体化与当前的楼市调控无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处于挤出房地产市场暴涨泡沫的攻坚阶段,房价适度回调的走势正在形成,要警惕开发商借此机会炒作涨价。”宋丁说。
链接
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
在刚刚结束的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新一届的市委常委选举“出炉”。记者发现,在本届常委中,周林祥、蒋尊玉分别是来自关外两区——宝安区、龙岗区的区委书记。相关专家表示,它从侧面昭示着特区外将成为深圳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地区,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必将加快!
在本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王荣书记也提到了特区内外发展的差距。在总结工作困难和问题时,王荣指出,特区内外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整体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并且,在推进实施“八大战略”中明确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
王荣表示,要按照城市一体规划的要求,推动各区及功能区高水平开发、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光明、坪山、前海等重点地区,打造新的区域发展极。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薄弱和问题突出地区的投入力度,尤其要高标准推进特区外城市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努力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