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需求不足 城市化才能救经济
时间:2010-05-31 09:46:25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 王建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由于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生产过剩。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外需紧缩,国内的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依靠增加投资来扩大需求的办法之所以走不远,就是因为投资增长的最终结果是扩大供给。

导致过剩矛盾的原因是居民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而拉开分配差距的原因,可分成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两方面。在这两方面原因中,城乡差距是大头,所以要首先抓住解决城乡差距这个主要矛盾。

解决城乡差距就是要从发展战略的层面入手,在未来20年时间里创造出一个城市化高潮。这个战略转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重大体制和发展方向的调整。

“土地财政”这个病根不除掉,各地方政府就不会有积极性推动城市化。而要想除掉这个病根,就必须从改革现有“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入手。

目前城市居民的住房制度,还是在延续1998年以来的商品化房改方向,如果大量农民进城,由于在十年内城市人口就可能翻番,住廉租屋的来自农村的新市民很快就会超过城市人口的一半,“二次房改”不改也得改,越早越有利于城市化进程。如果要城市化,就得赶快进行二次房改,即一部分中低收入居民住政府提供的廉租屋与公房,另一部分中高收入居民住购买的商品房

中国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中国只能走大城市化与大都市圈的道路,由于中国能部署大都市圈的平原面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所以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只能是在东部地带大规模展开。而目前已经提出的城市化政策指向,却是把人口引向中、西部的小城镇。如果搞大都市圈、大城市群,就必须根据都市圈的发展规律搞好规划,但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规划,已经批出的十几个国家级地方规划也不是以城市化为导向的。”

2008年下半年以来,把调整作为主题似乎正在形成共识,但是在我看来,目前大家心中所想的调整并不是一个内容,是想用调整来解决各个经济领域存在的难题。这倒也说明了一个现状,即目前在各个经济领域已经累积了太多的矛盾,但是调整的主题不能分散,而是要抓主要矛盾,才能纲举目张。

当前,什么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由于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生产过剩。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外需紧缩,国内的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依靠增加投资来扩大需求的办法之所以走不远,就是因为投资增长的最终结果是扩大供给,所以扩大投资不是在解决矛盾,而是在累积矛盾。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反复强调,导致过剩矛盾的原因是居民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而拉开分配差距的原因,可分成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两方面。在这两方面原因中,城乡差距是大头,所以要首先抓住解决城乡差距这个主要矛盾。

城乡差距矛盾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在改革前与改革后的60年中,由于不同原因使政府始终采取了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发展战略,所以解决城乡差距就是要从发展战略的层面入手,在未来20年时间里创造出一个城市化高潮。

这个战略转变并不仅仅是让农民进城这么简单的事,而是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重大体制和发展方向的调整。

第一,如果设想到203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城市化率也上升到90%这个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就意味着在未来20年内每年将有4000万个农民、1000万个农村家庭进城转换身份成市民。这样多的农民进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住宅,由于刚进城的农民收入低,只能住廉租屋,否则就会形成贫民窟,就需要各级政府拿地出来,这就触到了“土地财政”这个病根。这个病根不除掉,各地方政府就不会有积极性推动城市化。而要想除掉这个病根,就必须从改革现有“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入手,如此才能解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改革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又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这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都不是小动作。

第二,由于近年来城市土地迅猛升值,农民早已经知道了土地的价值,因此大批长期进城务工的农民已经不愿意用土地换城市户口,怎样给进城农民以利益,为他们提供住宅、社保、就业、教育等保障,让他们愿意放弃承包田与宅基地,这些问题不解决,推动城市化也是空话。进城农民所放弃的农村土地应当怎样在农村流转,也是必须同步考虑的大问题。

第三,目前城市居民的住房制度,还是在延续1998年以来的商品化房改方向,如果大量农民进城,由于在十年内城市人口就可能翻番,住廉租屋的来自农村的新市民很快就会超过城市人口的一半,“二次房改”不改也得改,越早越有利于城市化进程。所以,如果要城市化,就得赶快进行二次房改,即一部分中低收入居民住政府提供的廉租屋与公房,另一部分中高收入居民住购买的商品房。

第四,由于中国的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中国只能走大城市化与大都市圈的道路,由于中国能部署大都市圈的平原面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所以城市化的推进,只能是在东部地带大规模展开。而目前已经提出的城市化政策指向,却是把人口引向中、西部的小城镇,这种政策最终恐怕是只有城市化的口号而没有城市化的结果。如果是搞大都市圈、大城市群,就必须根据都市圈的发展规律搞好规划,但是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规划,已经批出的十几个国家级地方规划,也不是以城市化为导向的。所以,要赶快做好有关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空间布局规划。

我在以前的文章曾粗略计算过,按照2003~2007年城市人口增加与投资增长的比例推算,在未来十年增加4亿城市人口,可增加220万亿元左右的总投资,可增加年均10万亿元的消费额,而我国2008年达到出口峰值时也就是10万亿元的出口额。所以,只有启动城市化才能创造出巨大内需,假使外需全部损失掉中国也不怕。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十二五”中期危机再度爆发后,说“只有城市化才能救中国”一点也不过分。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要推动城市化就必须解决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等,必须改革财政体制、住房体制、社保体制以及大都市圈还是小城镇等城市化取向等重大问题,如此就形成了以城市化为中心带动改革与发展战略全面调整的格局。所以,城市化这个主题不仅应该是“十二五”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未来20年中国发展的主题,“十二五”就是开题阶段。(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招商证券顾问 )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