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铁站3年只放1首歌,公共空间抓狂了
时间:2013-09-02 18:31:22  来源:东方网  作者:窦永堂 

  “怎么一天到晚都在放这歌啊,听得都要抓狂了!”昨天,有微博网友反映,在中华门地铁站候车的时候,时常会听到一首《好心分手》,而且从早到晚都是单曲循环。熟悉音乐的读者朋友都知道,这是王宏和卢巧音共同演唱的一首伤感情歌。一天到晚都放这首伤感情歌,这位网友大呼“伤不起”。(8月30日中国江苏网)

  据报道,中华门地铁站之所以反复播放这个曲子,缘于一名员工三年前和女友分手后,一直靠听这首歌抒发情感,上班的时候,就习惯性地在地铁站播放。

  3年只放1首歌当属个例,但这似乎是个不应出现的个例。今年1月,南京量身定制地铁音乐,其中有两套功能性“必选音乐”,早高峰(7点半—8点半)和晚高峰(16点半—17点半),统一播放相同的背景音乐,以打造独特音乐标识:早高峰的音乐泉水叮咚一样欢快,甚至能够听到小鸟的叫声,伴和着督促人赶路的快节奏,令人充满憧憬和力量;而晚高峰的音乐则温馨宁静,像烛光晚餐,继而欢快,让人生出回家的轻松快乐。

  按规定,除了早晚高峰每个站都相同的“必选动作”,其他时段,每个站都可以自由发挥,于是在列车进出站的轰鸣声、广播报站的提醒声背后,南京各地铁站的背景音乐,每个站都不一样,新街口站有萨克斯风,中华门站有交响乐,小行站有吉他演奏的流行歌曲……

  但从报道来看,中华门地铁站显然无视这个“必选动作”,有的只是员工的自由发挥,且这个自由发挥完全为个人化的情绪表达置换。

  公共空间表达个人情感并非不可,视频里为过生日的亲朋好友点歌就是一例。但这个点歌和地铁站3年只放1首歌不同,点歌需要付费,且是特定时刻、特定情境里的和谐。而悲伤情歌《好心分手》,显然不宜于公共空间播放。因为,将郁郁心绪硬生生地塞进旅客的耳朵,是一种对公共空间的侵犯,何况一放就是一整天的反复单调。

  作为地铁人文的构成要素,背景音乐堪称文化“软势力”,妙处在于为文化气息着色,营造舒适环境,掩盖环境噪声,改善、缓解因劳顿与拥挤带来的忧郁和烦躁。背景音乐是一种空间的流布,正常听觉都会被动接收,因此必须有设计与选择,调子也应当轻松、清新、快乐。但对这个“软势力”,时下的认知仍远未到位,更多的做法是随意和失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