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会议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力争2015年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年内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把旅游产业发展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会议学习了行政法基础知识、听取了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研究了棚户区改造、旅游业加快发展及违纪案件处理事项等有关工作。
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大投入、大提速、大发展,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6.8%提高到2012年的45.3%。我市按照污水、垃圾、供水、燃气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路网、电网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小城镇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6大项内容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2013-2017年郴州市新型城镇化项目库,项目库现有15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271.3亿元。
“十二五”期间,郴州将新建污水管网629.09公里,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6个,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2.52万吨/日,新增污泥处置规模30吨/日。到2015年,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和各县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5%,县城达到85%。
会议提出,要完善《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深入开展供排水、公共交通、城市绿道、城市电网等大十字城镇群专项规划。在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共同组织实施交通、城镇、产业、环境、城乡等五大建设工程,重点推动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343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5年内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
从2013年开始,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各类棚户区(含城中村)改造约600万平方米。2013年已实施改造约60万平方米, 2014-2015年全面启动各类棚户区改造;2016-2017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经初步摸底,2013年-2017年全市共有棚户区改造11.69万户,其中城市棚户区8.76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2.26万户,国有林区棚户区0.37万户,国有垦区棚户区0.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80000户;城中村改造40个。
在市中心城区的12个改造片区中,下湄桥片、北湖片、火车站片、苏仙片、南塔片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主,卜里坪片、梨树山片、五岭片、武广片、骆仙片、爱莲片、东河片以城中村改造为主。2013-2017年,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在安置方面,一是鼓励被征收户自行过渡安置,二是将中心城区已建成尚未分配的公共租赁住房用于被征收户安置和过渡。
会议要求,棚户区改造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保障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瞿海指出,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要加强政治研究和政治立项,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突出重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注重长远发展,同时,要整合各方资本力量,突破发展瓶颈,推进项目落地。
把旅游产业发展成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到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年均分别增长12%、25%以上,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以上,评定五星级旅游饭店、温泉酒店各2家以上,培育产值过亿元的旅行社1家,培育旅游上市企业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8万人。到2020年,全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
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以“林中之城、休闲之都”旅游品牌为核心,科学规划布局,加大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点突出“一湖一江一山一泉一圈”,着力打造东江湖、翠江-便江、莽山、温泉、中心城区周边旅游圈等旅游品牌。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城乡建设、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宗教民俗等相关领域互促共融,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市财政从2014年起安排旅游产业引导资金2500万元,并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扶持全市重点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发展奖励等引导性投入。
瞿海指出,发展郴州旅游业要适应新形势,推动新发展,完善旅游招商机制,允许旅游景区(点)在统一规划和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和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将郴州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温泉之城”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