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交通部就《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业务及技术应用规范》征求意见,IC卡或将形成统一规范,在停车场、地铁、高速等多种公共领域通用真正实现“一卡通”。(8月24日《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的这篇“高速高铁等公共领域拟一卡通”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皆是因为一卡通在很多大城市有很可观的想象和上升空间。经过2008年的奥运会之后,北京的一卡通就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购物消费、打电话、逛公园等等,诸多生活休闲方式都被承载在这一张小小的卡片上。如果说去纸币化是现代消费理念的跨越,那一卡通则是智能城市多元化的一个延伸。
一卡通的功能扩展,不仅要提炼于消费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要兼顾到出行交通的便利。在这则新闻中最让大家关注的,无疑就是高铁被划进了这个条条框框中去。通看整篇新闻,鲜见“高铁”二字,但是细读,却能发现端倪所在:该规范的制订在于满足城市公共交通IC卡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等公共交通领域的支付需求,并具备向其他小额支付领域的扩展能力,形成统一的指导性规范,保障联网通用。也就是说,IC卡或将在停车场、地铁、高速等多种公共领域通用,真正实现一卡通。
抓紧“高铁”这个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的文章篇幅定然会扩展到更大。在很多人概念中,高铁一定是那种跨省跨区间的超长距离往返,其实不尽然。笔者在成都旅游期间,就亲身感受了环成都圈高铁的便利:以成都为轴心,串联青城山、都江堰等风景名胜区,票价也才十多元,却快捷、惬意。另外,从南昌到九江的高铁,也是让环鄱阳湖生态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推动因素。
为了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就不可避免的要把城市和城市聚集成“圈”,用联动性和互补性,来提升地区的竞争力,譬如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在城市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智能连接你我”已是大势所趋。高铁被嵌进一卡通里,从而和各种休闲、潇洒的生活及出行方式打成一片,首先就在时间成本上挤出更多的空间,其次,这种“有机的结合”,也定然引领新兴生活方式。并可以预见的是,这种“一卡通”的模式,肯定会辐射到二三线城市。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各方资源都微妙的“缩”到这张卡上。作为资源的调配,利润的分成,剩下的技术上的问题都不是难事。这也就预示着我们离实至名归的“智能市民”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