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绿色防控如何叫得响推得开(话说新农村)
时间:2013-08-25 18:14:4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华 


    “真是没想到,不用以前的老办法打农药,只用赤眼蜂、杀虫灯和生物农药,就能防得住玉米螟!”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现在的深信不疑,辽宁省新民市于家窝堡乡老窝堡村的村民们经历了不小的转变。1万亩的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内,有序排列的杀虫灯像哨兵一样守卫着这片玉米地。

  看得到的成效让老窝堡村村民转变观念,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应用,从传统的打药防虫转变为生物防虫。据介绍,辽宁省水稻和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今年有望达到2000万亩,比2010年增加了4—5倍。这其实是全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的一个缩影。

  绿色防控的好处不必多说。近年来,老百姓对吃的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的地方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病虫抗药性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也遭到破坏。转变传统的防控方式,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从生产过程控制农药和有害生物毒素残留,可以说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但是,与18亿亩的耕地数字相比,我国绿色防控的推广面积还很有限。在一些地方面临着“叫得响、做得少”的尴尬境地,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更少。要想让绿色防控真正进村入户,还需迈过理念、投入、技术、推广体系等多道关,充分发挥“公共植保”国家队和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

  首先是理念关。据了解,在技术层面,当前的绿色防控新技术已较为成熟,也具备了相应的推广配套措施。但要让农民改变传统的打药治虫的生产方式,还需要通过试验、示范展示或宣传培训等活动逐步改变其观念。像老窝堡村的村民一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接受新技术就更容易。

  其次是投入关。以杀虫灯为例,一盏灯的防控面积为40—50亩,使用年限为5—8年,但每盏灯需一次性投入四五百元,还需要定期更换灯管。诱芯、诱捕器、蜂卡等也都要定期更换,折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的趋势,“公共植保”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因此,绿色防控在推广之初,也亟须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加以扶持,探索技术补贴的新机制,提高绿色防控新技术的采用比率。

  第三是服务关。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谁来“防病治虫”的问题凸显。绿色防控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都更高。如何让技术人员服务到户、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除了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更多的还要发挥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植保新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市场化。

  此外,对于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农产品,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引导,通过产地认证、品牌创建等形式提高其附加价值,让农民感受到切实的好处。“优质优价”,才是拉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市场杠杆和动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