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两个“轮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大华西干部群众认可“一分五统”、认可华西精神、认可共富之路,能够统一思想、提高素质,融入华西大家庭,这就为提高城镇化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两个“轮子”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两个“轮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配合与支撑,农村的繁荣稳定同样离不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带动和反哺。一方面,随着城镇产业发展和人口增加,城镇化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纳了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而且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开拓了巨大空间,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城镇产业向农村辐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因此说,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镇化新农村是怎样打造出来的
如今的华西村,既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基本实现城镇化,可以说,走出了一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共进之路。2012年12月27日,胡锦涛同志来到华西村视察,对我们给予了热情鼓励。这更坚定了我们推进农村城镇化、打造城镇化新农村的决心。华西村的城镇化之所以质量较高、群众满意,我觉得主要是由于做到了以下三点。
立足实际,形成自身特色。我以前讲过:“中央出台的政策,是对全国而言的,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地方而说的。有些政策,发达的地区要抓紧贯彻,欠发达地区可能就要等一等;有些政策,欠发达地区要落实,发达地区就不一定需要了,因为它已经跨过了那个发展阶段,没必要再走回头路。像按照华西现在的条件,如果因陋就简,那就是最大的浪费!”总之,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我们这里是发达地区,原来大多数人家的房子就和别墅差不多大,如果住公寓房,就脱离了实际。所以,这些住户集中起来建新式别墅。房子虽然和原来一样大,但集中后不仅使土地多出来了,而且避免了乱搭乱建现象。如果有的人家房子小,经济条件不够好,就住公寓房。如果经济条件还不够好,就“一房两制”,老房作价多少,新房价格多少,两者相抵,多出来的作为公的部分租给他,他出租金,以后有条件了再把房子买下来。其实,一切立足实际,这本身就是一种特色。特色就是优势。正是因为有特色,华西村才有吸引力、生命力,才能让城市里的人、国外的人来华西村花钱。我认为,这就是华西村的“城镇化”和“国际化”。现在,每年来华西村的国内外游客都超过200万人次。
统筹全局,确定长远规划。华西建村50多年来,始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段段有目标、时时有蓝图。我们上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办厂,90年代建城,21世纪育人,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我们还制订了海陆空三位一体发展的新规划,争取实现空中有飞机、陆上有火车、海里有巨轮,上天入地、通江达海、联通全球。当然,要成为一个城市,还要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这是转型的需要,也是未来的方向。我们的思路是抓好“五大”建设,即大楼、大医院、大观园、大华西建设及推动大华西通向大城市。从2007年开始,为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我们与上海长海医院合作建立了一所体检中心。下一步,我们还要和有名气、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合作。华西村的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今后要抓好企业转型升级。所有企业都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该调整的调整,该提升的提升。高耗能企业务必要抓技改,高污染企业务必要彻底改。近10年来,华西村广开致富渠道,直接间接带动1万多人就业。今后,我们要本着“坚持自主安排、发展各行各业”的原则,鼓励村民更好地勤劳富、守法富、持久富。
坚持共富,促进社会和谐。本着“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原则,华西村以独创的“一分五统”举措,接纳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从而有了“大华西”,面积35平方公里,村民3.5万人。10多年来,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未来要把华西村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华西村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有着几万人的村庄。发展为了什么?为了群众;发展依靠什么?依靠群众。没有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百年老店就是黄粱一梦、海市蜃楼。大华西干部群众认可“一分五统”、认可华西精神、认可共富之路,能够统一思想、提高素质,融入华西大家庭,这就为提高城镇化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