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温州个人“弃房”是楼市风险警示
时间:2013-08-23 18:35:18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冯海宁 

    截至今年7月,温州房价已经连续23个月下降,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时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个别豪宅甚至拦腰斩断。房子卖掉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这种“倒挂”现象在温州愈演愈烈。报道称房价暴跌已产生社会信用风险,个人“弃房”或“跑路”已经比较多。(《第一财经日报》8月22日)

    温州楼市最近因“限购令”松绑而受到舆论关注。现在看来,比放松“限购令”更值得关注的是高房价后遗症,比如说,个人“弃房”跑路频现,借贷银行变成了“房东”,司法机构拍卖房产成为一景……尽管这只是发生在温州一地的现象,但在笔者看来,对于其他地方楼市而言,这是一个风险警示,值得警惕。

    毫无疑问,温州楼市今天的惨相完全是当初高房价惹的祸。由于投资性资本集中涌入,温州房价一度快速上涨,在2009年、2010年达到离谱的价格高位,有的楼盘价格甚至成倍上涨。如今很多“弃房”跑路的投资者大都是在房价最高的时候购买的。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重拳出击,温州房价很快坐上“滑梯”开始下跌。

    显然,在这次房价大跌中没有一个赢家,投资者不仅会损失首付款,更会损失自己的信用。房子卖掉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无奈扮演“房东”的银行,不良贷款必然会增加。对地方政府来说,税收、卖地收入、GDP等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当然,在楼价跌宕起伏中的房产商,开发房产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

    温州地方法院副院长称,止住这种局面的唯一可能是房价停止下跌或者稳中有涨,否则银行房贷就有风险,社会信用体系破坏会更加严重。温州最近放松“限购令”大概也是出于这种考虑,目的是放松限购政策让投资者重新入市把房价再次炒起来,这样,银行房贷、社会信用就不会有风险,地方经济指标也会回升。但这显然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如果房价没有回归到位,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谁都不会轻易入市。

    其实,温州楼市出现“弃房”等现象,也不完全是坏事,对地方政府、银行、投资者、开发商都是一次教训,说明房价并不是只涨不跌,房价越高隐藏的风险越大。如果有关方面在房价疯涨时保持理性,银行当初谨慎放贷今天就不会变成“房东”,投资者当初谨慎出手如今也不会“跑路”。

    尽管投资者“弃房”等现象目前只发生在个别城市,而且主要涉及温州高价楼盘,问题还不算最严重。但笔者认为,其他地方的政府、银行、投资者、开发商应从温州楼市的惨相吸取教训,否则,悲剧今天发生在温州,明天就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城市,只要房价不合理,总有一天会让我们付出惨痛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放松“限购令”后,立即有媒体报道温州市民挤爆售楼处。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在目前个人“弃房”跑路频现、法院拍卖房产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都在“跑路”,试问,普通市民反而来抢房有可能吗?普通市民显然并不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