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杏花村让谁断魂
时间:2013-08-19 18:03:42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侯江 

    据媒体报道,“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城西,建村于公元64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晚唐诗人杜牧作《清明》诗而名扬天下。是全国唯一以村立志并入选《四库全书》的村落,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享誉中外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文化品牌。8月18日,池州市长赵馨群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为充分挖掘杏花村文化内涵,彰显池州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目前,池州在主城区西南部规划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总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实现总投资约10亿元。确保2014年4月底前具备举办国际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基本条件。

    读过杜牧这首诗的人心里都会存有两个生动的形象:一个是失魂落魄的路人,一个是机灵的小牧童。至于路人按牧童所指到了杏花村以后如何饮酒安魂甚至寻欢作乐,估计读者们想得不甚仔细,至今,似乎还没有人有兴趣写一篇杏花村安魂记来进行补充。

    可是,如今安徽池州要花大钱重建杏花村了。这个杏花村的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可能该地领导人已经找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因为,各地重修“假古董”,其实都是这个路数。当然,专家学者们极力阻止地方领导花钱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先例似乎还没有。前几年下马的那些各色“标志城”,大多是在舆论的强烈反对之下才作罢的。

    如今,各地在搞旅游建设方面特别舍得花钱。但是花了钱能不能收回来,一般来讲在大兴土木之前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当然了,花钱容易挣钱难,花钱究竟是打造了个产钱的机器还是吞钱的窟窿,好像均不在花钱的这一届领导的考虑范畴之内。各地建起的假古董的残垣断壁如今比比皆是,关于滨州国家水利风景区中的仿造航母变成了水泥疙瘩的喧嚣还没有过去。这些惨淡结局,应该是没有对安徽池州的决策者们起到警醒的作用。

    “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业态”和“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品牌”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说法。但是,这两面惹眼的大旗根基竟然仅有一首四行古诗和10亿元重金,真的不能不让人替当地的老百姓捏把汗。这10亿国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当地群众辛勤劳作的成果。若花将出去只是满足了个别人“折腾”的愿望,那么,将会让多少百姓伤心断魂?

    话说回来,如今因决策上的失误造成国有资产白白流失的例子不少,但是决策者事后受到追责的例子却不多。这个规则不改,伤心断魂的就只能永远是老百姓。就在2010年的11月,安徽池州村民曾因征地矛盾将市长轿车掀翻。但愿这一回,此类悲剧不要再上演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