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据了解,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并要求在7月底提交有关部门讨论。8月12日,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公布,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8月14日新华网)
今年4月,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尹成基即证实,人社部正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并称这“是当前重点工作”。当然,现有的养老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各类人群待遇差距显著、养老基金缺口大……而解决养老缺口的一个方案,延迟退休备受关注。
近两年来,不断传出延长退休年龄、推迟养老金领取时间的新闻,屡屡引发公众焦虑情绪。不否认,为了适应未来人口寿命预期的提高,十几年甚至更早之前,发达国家就开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他们或是在既定现收现付制下提高退休年龄,或是通过引入个人账户和建立积累制,改变制度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压力更大,延迟退休可能不可避免。但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只简单强调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缺口,无异于用穷人的钱补贴富人,这其实很不公平。
之所以这么说,就要回到当下的养老制度的深层次问题上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轨制”:养老制度在中国实际是“一国两制”,准确说是“一国三制”。大部分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在金字塔的顶端,紧接着的是城镇职工,最后是只能享受城乡居民养老的城乡居民。必须直面的是,当下养老制度给大部分阶层、群体造成的公平性焦虑。普通公众(及其所在的企业)承担了较重的负担,却享受不到不需要自己掏钱或缴纳很少养老金的事业单位、机关单位职工那样的养老待遇。
延迟退休当然可以讨论和研究,但在公平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的背景下,以养老缺口或其他借口,贸然说要推行延迟退休,不反对恐怕不是正常理性的人。具体而言,养老制度是采取美国模式还是欧洲模式、日本模式,是现支现付,还是用未来的钱填当下的窟窿可以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但无论如何,无法回避的是,之所以大部分公众反对延迟退休,这和目前的养老制度不公平有密切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说,改革现行养老制度,首先是要解决公平问题。让企业和企业职工的个人负担减轻,逐步改革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的养老制度,实现全国基本统一的养老制度,而不是靠牺牲普通人的利益,来缓解养老难题越来越迫切。另外,随着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工作一代需要供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出现,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非常明显。如果等到“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的时候再调整退休年龄,恐怕也为时已晚。而调整退休年龄其实也治标不治本,必须改善人口结构,及时调整生育政策。
另外,不同群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正如人社部所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作为一项涉及所有人的公共政策,不仅仅是人社部要听取各方意见,更要有充分的社会大讨论。于此而言,相关部门和官员、学者可以发表其意见,但绝非意味着政策走向就一定如此。只有经过了充分的讨论,解决了上文提及的公平等问题之后,才有谈延长退休年龄的基本条件。简单说就是一句话,不谈公平问题,莫谈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