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东方今报以9个版面关注“马路天使”以来,引发了中央电视台以及社会各界对环卫工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昨天,新浪认证微博@中国新闻网转载的一个视频显示:郑州编制内环卫工被指雇临时工替自己干活。视频一出,网友纷纷留言为临时环卫工抱不平,到底怎么一回事儿?昨天,郑州市城管局环卫处两位处长接受了东方今报记者采访,并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8月14日大河网)
本来拿一份工资干一天活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郑州一些正式在编环卫工竟把自己这份“苦差事”以低价转包给农村务工人员。正式在编环卫工一个月什么也不干,也能净赚三千元,岂不是“美差一件”?“人家一月落个3000元不干活,自己累得要死才千把钱,不合理,明摆着剥削人。”也就不用多想就知道其中的原委了。
正式环卫工雇人上班,类似的新闻早见诸报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些在编教师,把部分工资拿出来给代课老师雇佣他们去上课,然后这些在编老师们可以自由的在外面大挣活钱,把低工资、多风险交给代课教师。无论是正式环卫工低价雇佣农村务工人员还是正式教师低价雇佣代课教师,以及一些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在编人员工资高、编外人员工资低,在编人员风险低,编外人员当替罪羊等问题,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人员管理这个沉疴旧病。
正式环卫工能够成为“剥削者”,表面上看是交易双方各取所需,恶在正式工,但根本原因则在于,一方面是制度上的滞后和漏洞导致在编人员人浮于事,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等。二是执行上的软弱。一些单位从小群体利益出发,对员工失之管理,反正工作做了就不去追究是谁做的,结果就造成了正式在编人员拿着高工资不干活或少干活,编外人员以低薪干累活的现象;三是历史的欠账。因为编制问题不能再适应当前一些情况,人员短缺已经成为推动工作的挚肘,应该扩充进职工队伍的人员,因为编制问题不能进入,那些不再适应工作岗位的人员,不能退出职工队伍。从根本上讲,是用人机制相对僵化,能进不能出、人浮于事,导致了正式工养大爷、临时工当孙子的这种尴尬局面。即便在此次事件中,要求6名正式在编环卫工返岗,但仍然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侵犯了临时工的合法权益,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可能给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长久而言,对于形成健康规范高效合理的用工环境,也是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问题,对此,必须要下决心,动脑筋,切实加以解决。
要改变这种“连环卫工都能成为剥削者”的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正式工的严格管理,实行严格的责任问效,确保一个萝卜一个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现员工的“物有所值”;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同工同酬制度的真正生根,规范用工服务和工资管理,把用临时工的成本提上来,自然就会逐渐杜绝用工单位使用临时工的怪癖,当然,也能解决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堵塞正式工低价雇佣临时工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