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市民化难题不是户籍改革的症结
时间:2013-08-12 10:03:42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提到户籍改革,人们自然联想到农民工兄弟。一方面是农民工已然构成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每到春节,农民工回乡过年,城市人就深切地体悟到生活的不便;另一方面则是,户籍制度藩篱将农民工阻隔在市民权利之外,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只因户籍所在地不一样,农民工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待遇,有人甚至痛呼农民工就是二等公民。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为农民工的孩子不能在城市里平等入学,父母只能与孩子分开,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属于不折不扣的外地人,没资格享受当地住房保障福利,居住成本压力大,农民工只是以过客的生活状态暂居城市,没法安居乐业,夫妻只能分开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农村出现“临时夫妻”的荒唐事。

  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被屡屡提起,国务院也多次明确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但现实效果不尽如人意。昨日,《人民日报》刊发《户籍制度改革重在赋权和增利》一文,门户网站将标题修改为《户籍差别待遇改革进展缓慢》。“进展缓慢”刺痛了人们的神经。

  实际上,该篇文章的重心并不是“进展缓慢”,而是强调户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接着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赋权和增利”,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这篇文章的视域仅限于农民如何市民化,也是在这一视域内来谈户籍改革的。但户籍制度的弊端,并不是将农民的身份转化为市民就能够解决的。

  一提到户籍痼疾,舆论往往惯性般联想到农民工。但不少城市人也在承受着不合理户籍制度所带来的痛苦,城市人也会从一个城市流动到另外一个城市就业,但市民的城市福利只能在户口所在地享受,成为流动人口后没法在工作地享受。农民工的辛酸,只是户籍制度弊端的一个表象而已。

  依据户籍来分配公共资源,实质问题是这种分配方式,与市场经济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冲突。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要求人力资源必须能够自由流动,如果以户籍的方式限制劳动力只能在某个地域内流动,注定市场经济没法玩下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就是市场经济自动对人力资源调节的结果。矛盾之处在于,市场经济要求人口流动,但公共资源的分配,却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管理制度作为分配依据。解决户籍制度的根本出路,是修改分配模式,使之与市场经济制度相匹配。

  如果流动人口享受不到工作所在地的公共福利,即使将中国农民全部转化为市民,户籍制度所产生的痛感依然继续存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