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北京7月30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于今日14:30举行“2013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6》发布会”,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主题进行研讨。 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蓝皮书主编魏后凯研究员、副主编单菁菁研究员等出席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的张车伟教授在演讲中说,因为今天这个题目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理解这样的题目就是在谈什么叫做完全的城市化。因为在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现在我们觉得我们的城市化不够完全,是一种半城市化,什么叫做完全的城市化?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谈半城市化的时候,不完全城市化的时候,谈人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人的不同待遇之间的差别,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我想在谈完整的城市和的时候也不要忽略了物的城市化,也不要忽略了城市化过程中除了人的城市化,还有物的城市化,也就是说基础设施的覆盖,住房、交通,基础设施本身的城市化。要谈完整的城市化,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都是不正确的。
如果我是居住在一个城市,但是这个城市当中,李院长也提到印度,我在印度待过将近一年,我对印度非常了解,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好多人可能也去过,如果我们的人是居留在贫民窟的地方,那个地方居住了上百万人口,没有基本的水,没有基本的卫生设施。像印度的一个家庭连一个厕所都没有,说谁家的女儿嫁到一个家里去,有厕所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如果是这样的城市化,即使住在那的人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但是这叫真正的城市化吗?这叫完整的城市化吗?所以我觉得也不能这样说,公共服务一定要均等了,我和别人都一样了就是完全的城市化了,也不应该这样理解。
我们理解的城市化应该是人和物要匹配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完全的城市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现在谈到的问题,而且好多问题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按我刚才说的这个说法来度量我们国家城市化到底是多少的时候,我们现在不知道。比如按一定公共服务的涵盖,到底哪些人被这些基础的公共服务,基础的设施所覆盖的人口是多少的时候,这个城市化的口径就是国际上是这样定义的城市化,这样的口径来度量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能就不那么准确了。从那个意义上讲,我们是不了解的,比如每年中国城市化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有多少人变成了城市人,这个东西是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并不是非常清楚,我觉得我们的国情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
今后如何去度量,如何去推进我们国家这样完全的城市化,从我来讲它不能偏废,不能单纯强调某一个方面,必须从物的方面,从基础设施方面来推进,如果二者相脱节的城市化都是半城市化,一种不完善的城市化。我们国家过去成功的地方在于,我们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在物的推进方面,比如刚才讲的“鬼城”,可能物的推进超过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我觉得是不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走向一个反面,说我在这个城市不具备承载那么多人的时候把他吸引到城市来,甚至用非常高的福利,比如现在强调完全进入到城市里的人给他跟上海、北京的人一样福利的话,可以想象这个城市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口。如果用高福利吸引那么多人到城市,超过了它的基础设施、基础服务能够覆盖的能力的时候,这样的城市化也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城市化。从我的研究来讲,人的完全城市化的推进我们也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要有正确的认识。
从公共服务的覆盖来讲,作为人的城市化,我同意宜勇讲的,就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进到这个城市的人,我不一定要求北京的人和河南一个小县城的人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但是我希望在同城的人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在我的概念中,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同城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全国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不是所有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因为那样的均等化在我们国家要实现起来可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即使同城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的实现也需要一些时间,你要覆盖,你要给他公共服务,要有给予者,尽管我们的社会保险可能有各方的参与,有个人的缴费、企业的缴费等等,但是今后可能还是要依赖政府,依赖政府收钱,从什么地方收钱?可能还是从每个人那收钱,然后再给予到每个人享受到公共服务。反过来讲,我给了你公共服务,这些劳动者或者这些城里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创造力,创造的财富有多少,如果和政府给你的服务不相称的时候,这个政府是要垮台的。美国的底特律已经垮台,垮台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入不敷出,没有这个能力,干了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如果我们国家是50%左右的城市化率是正确的话,大致在我们国家还是可信的。
现在我们国家如果从就业的角度,刚才李院长也讲到,你给予社会的能力跟你的就业状态有关系,什么样的就业状态,在我研究的就业市场中,就业状态有两个是最重要的,一是灵活的、个体的、自雇的就业,二是有雇主、拿工资的,雇员化的就业,劳动力市场如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曾经计算过,中国的就业市场大概到现在为止,包括城乡,包括所有的人,大概正规化的就业率,也就是说有雇主的、拿工资的人占整个就业人口的比例,在去年的时候是50%左右,这也意味着真正的城市化,拿工资的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城市中既公共服务应该覆盖到我,同时我也有能力为公共服务提供自己的贡献的人口。
今后我们在推进城市化的时候,首先要培养人的就业能力,这种为社会创造条件的能力,不是说就业者想备注就能备注,还需要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的创造,经济结构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大量的优质的就业岗位,只有这些进城的人有了优质的就业岗位,我的公共服务才能够有能力覆盖到他,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要推进中国完全的城市化,这种完全的城市化不能从一个偏颇的意义上抓住一点,而忽略其它方面,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视角。我的一个想法,一定要把人和物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化,只有这样的城市化可能才是我们想要的,才是今后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否则可能会给我们造成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使我们的发展面临非常大的困境,也可能使我们想达到的目标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