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广州东濠涌中北段及安置房项目最终方案出炉,住宅补偿标准最高可达24900元/平方米。令人瞩目的是,去年该方案征求意见时,涉及拆迁户数455户,现在锐减至12户,涉及现状建筑从40670平方米减到了约800平方米。
为何拆迁户数大幅度缩水?“这是按照省市有关旧城避免大拆大建、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做出的调整。”越秀区有关官员如是说。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见不鲜的当下,东濠涌二期工程变得更加务实,确实顺应了民意。要知道,类似城市景观说到底还是服务于当地老百姓的。一条河涌再诗情画意,都不可能像长城、泰山那样吸引全国游客,所以东濠涌整治应该以提升民生福利为最终价值,点到即止则可。
东濠涌二期从当初的大面积拆迁,回归到现在的谨小慎微,可能有资金、工期、征拆难度等的考量,但也可以看出,政府似乎有了一种从过往经验教训中不断反省的能力。东濠涌究竟要变成什么东东,这直接关系到改造工程的动作大小。然而,让民众稍感遗憾的是,无论是豪华浮夸式,还是朴实无华式,都不是在民意中取舍和修正的。拆迁户数从455户变为12户的巨大弹性空间,全靠上级的英明决断,民间只得一个“看”字,这与现代社会治理格格不入。
从大面积开建到如今只是拆出一个小小的绿化广场,可以看出有关部门懂得惜地如金的道理。尤其在越秀这样的中心城区,建广场实在奢侈。至于当初有人幻想“拆迁补偿金冲上每平方米3万元”,如今不但碰到了硬地,而且“惠及”的住户锐减到12户,难免会让那些想借拆迁补偿实现“人生飞跃”的人失落。但省下巨大的工程成本终归是好事,纳税人少了一些被“大花洒”的机会。这也给其他各区的类似建设敲响了警钟:并非所有工程都一定能提升社会整体福利,重大工程未必不可以挤“水分”的。
东濠涌二期最终方案的务实化,并非民间角力的结果,而更像是执行上级精神的产物。这说明公共资源的调配和运用,决定权始终在政府一方,老百姓往往只能接受。我们要建设的某些重点项目,越是远离百姓生计的,越能迅速上马开工,反而民间长年累月呼吁,涉及社保、教育、医疗等基本福利的,却总喊捉襟见肘。如今东濠涌二期的缩水,确实降低了形象工程的含量,若能让民众感受到这是为更迫切的民生项目腾出资源,就更值得称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