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城市放开落户政策,能否撬动城镇化进程?
时间:2013-06-28 18:20:04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然玉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本报今日15版报道)

    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化,往往依照所在城市的规模大小,而逐步递增着实现难度。在此背景下,公众便当明白,这份报告中所阐明的新路径,仍内含着对现状的某种延续——“更大的城市,更难落户”,不管现在抑或未来,都是适用的逻辑。既有此前提,那么激励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最迫切需要破解的,无疑是“提高小城镇吸引力”的命题。

    参照过往经验,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农民群体多对落户小城镇缺乏兴趣,反倒对门槛畸高、竞争惨烈的大城市充满想象。凡此种种,看似不合理的景象,实则也有着可以理解的心理考量。

    在不少农民看来,小城镇基础设施陈旧、户籍含金量不高、公共服务也很不到位,还不如继续务农打工自在……一言以蔽之,若无强烈的身份转换感与福利提升,“由乡入城”的进程便难以维系。

    而与小城镇相比,大城市即便生活成本高出许多,但其优势仍旧太过明显。恰是基于此,方才造就了城镇化的一个困局:农民群体的真实“偏好”,与宏观层面的引导方向,并不完全一致。

    事实上,若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积极落户小城镇,职能部门显然得先设法缩小不同地域、城市间,资源配置失衡以及市民待遇相差悬殊的现实。

    只有小城镇先行发展起来,才能吸引来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而从另一角度说,相当数量“新居民”的注入,又能为所在城镇带来新活力。所以说,这实际是个互惠双赢的过程,关键是必须先得有一方展现出“诚意”,从而开启后续的一系列良性循环。如若不然,“转移人口”只会继续一股脑涌入有限的几个超大城市,从而必将导致此类城市边缘的贫民窟化。

    当然,讨论城市化路径,除了站在官方立场权衡得失之外,还应真正对农民利益保持关切。某种意义上,农民落户城市,就是一个“出让土地—获得收益—重新出发”的二次社会化过程。在该进程中,农民能否享有公平的议价权,从而能获得足以启动“城市新生活”的转让金,显得至关重要。从此角度说,无论走哪种城镇化路径,规范土地出让的流程运作与补偿标准,都是先决性的。

    加快推动农民向市民的转化,社会的治理者有义务提供更多元的选择。这意味着,在兜售“大城市美好生活”范式之外,也能建构起小城镇的独特魅力……说到底,城镇化的目的乃是为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进化,以及人类生存模式的现代化。既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城镇化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所应做的,便是对参与此一进程的群体,抱持足够的同理心与耐心。既要坚持公平、分层推进的策略,更要动员社会资源对这部分“新城市人”进行反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