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棚户区改造,从忧居走向宜居
时间:2013-06-28 18:11:25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会议决定,在过去5年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逐步将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统一纳入改造范围。同步建设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同步使用。

  “家家烧煤,户户冒烟”“污水横流,地面沉陷,墙壁裂缝”“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出门就下坡,雨天漏不停,挑水累倒汉,生火愁煞婆”……这些形象却带有酸涩的顺口溜,是不少地方棚户区居民的真实写照。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这不是繁华城市应有的景象,也不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因此,中央始终把棚户区改造当成重大的民生工程。

  简单梳理即可发展,棚户区改造是本届政府掷地有声的一项政治承诺。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明确强调,“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4月初,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着力抓好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非成片棚户区、零星危旧房改造,逐步开展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5月中旬,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355亿元,支持相关地区完成2013年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

  如果再联系到“2006年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1000万户”,以及去年9月2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三位一体”推进,便知:棚户区改造绝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以贯之和精心投入的大民生。

  棚户区改造,关涉着住房困难群体的生活品质。从相关报道可知,棚户区房屋破旧拥挤,厨卫设施不全,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有的用木棍支着油毡的屋顶,倾斜开裂的墙体,可以说,棚户房建筑面积小、标准低,几乎处处可见危房。在这种粗陋的居住条件下,如何保证居民的生活品质?

  棚户区改造,关涉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正如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院长高培勇所称,“提升城镇化质量,提升水平,说到底就是解决城乡内部的二元结构问题。”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棋盘上,要把住房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如果连最基本的住房问题都解决不了,城镇化就名不副实。

  棚户区改造,关涉着稳定房价的调控效果。棚户区改造是安居工程,这与保障房建设一脉相承。本届政府承诺将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而统计显示,李克强自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推动全国范围加大棚改工作力度,让1200万户约5000万民众的居住条件发生根本变化。棚户区改造也许未必使楼市调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能为稳定房价助力。

  棚户区改造,还关涉着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的使命。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304万户的棚户区改造,按每户50平方米推算(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至少可以拉动3000亿元以上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有助于稳增长。如果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结束呢?拉动的投资势必更可观,由是观之,国务院所称的棚户区改造能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绝非虚言。

  “我们要解决住房这个天大的事,把老百姓的‘忧居’变成‘宜居’。我们不能让城市这边高楼林立,那边棚户连片;这边霓虹闪烁,那边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这是李克强在一次棚户区改造现场会上的强调。棚户区改造,带来了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双翼齐飞,这样的善政多多益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