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徐硙 杨维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中国城镇化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走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中国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城镇化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市政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83.6%。
但与此同时,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徐绍史表示,推进城镇化要统筹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徐绍史说,随着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以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全球市场争夺、资源供求矛盾和减排压力加剧。同时,随着国内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造成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过去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