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长沙市委常委、大河西先导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城镇化问题。图/记者辜鹏博
本报于6月5日开始推出大型政经类系列报道“城镇进化论·湖南新型城镇化样本调查”,全面梳理湖南城镇的进化路径和微观表达。报道推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和讨论。
作为湖南省省会,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长沙应选择怎样的目标和路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成立5年来,在推进城市化之路中做了哪些探索?
6月13日,长沙市委常委、大河西先导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彬接受了潇湘晨报记者的专访,提出了自己的城镇化思路。
梦想
城市要有梦想
潇湘晨报:在“中国梦”的背景下,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应如何自我定位?长沙应当提出怎样的梦想?
赵文彬:我理解“中国梦”就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民族的复兴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城市的繁荣梦,因为我们民族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城市最繁荣的时候。
上个月,徐守盛书记到长沙的时候提出了长沙要“六个走在前列”,既要求长沙走在湖南前列,更要求长沙在中部地区、在省会城市中走在前列。长沙市委、市政府在研究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时候,明确提出了长沙要晋升为全国省会城市前五强,这可以说是“长沙梦”。
我觉得一个城市要敢于做梦,一个城市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古语云“求乎上得其中,求乎中得其下”,我们要敢于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这体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不能自甘平庸、自甘居中,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城市竞争中要敢于争先,不能在还没开始竞争前就认输了,这不是湖南人的性格,也不是长沙人的性格。过去我们在总结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时,认为重要的一条是胆子不够大,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一问题依然存在。
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城市化率提高到70%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和指标,湖南现在的城市化率刚过50%,还有20个点,这意味着城市化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有一个很大的成长空间。长沙推进城市化符合经济发展的大势,自身又具备建设特大城市的诸多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完全可以胆子更大一点。
防泡沫
加快发展才能防止泡沫
潇湘晨报:目前学术界担心城市化催生泡沫,你怎么看?
赵文彬:这几年舆论界很关注有些城市出现“鬼城”,长沙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目前出现“鬼城”的城市都是三线城市,没有一个发生在二线城市。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有巨大的自身刚性需求来支撑,同时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不断地吸引需求和要素向这里聚集。
中国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它是让市场来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由政府来承担这个作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市场的需求是没办法准确预测的。如果我们能准确预测市场的需求,就没必要再搞市场经济了,直接搞计划经济就好。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就是认为需求是可以预测的,然后以需定产。
房地产业是市场化的产业,我们千万不能用“以需定产”的计划经济思路来发展房地产业。一个城市不可把自己的市场完全封闭起来,需求不是恒定的,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缩小。如果一个地方的吸引力强,它就会不断吸引需求,不断创造需求。反之,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梦想,领导者、管理者没有雄心,它不但不能保住现有的需求,甚至还会在竞争中导致需求流失。所以说放慢发展步伐不但不能防止泡沫,甚至还会产生真正的泡沫,防止泡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提高城市竞争力,通过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增强城市的吸引力,通过吸引更多的需求和创造更多的需求来避免泡沫。我们立志于把长沙做大做强恰恰是防止长沙未来出现泡沫最有效的办法、最有效的途径。
尽管市场需求很难准确预测,但针对长沙还是可以算一笔账。湖南今后10到15年内,人口预计会达到8000万,10到15年城市发展率达到70%,70%就是5600万城市人口。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湖南经济中的单极城市,聚集城市人口的20%并不多,也就是1120万左右的人口,而现在长沙的城市人口是300万左右,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资金
资金是长眼睛的
潇湘晨报:城镇化中,资金是一个大问题,如何解决?
赵文彬:我认为资金有两个属性:一是流动性,二是趋利性。资金是有眼睛的,哪个地方能赚到钱,资金就向哪里流动;哪个人能赚到钱,资金就向谁集中。所以我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不仅取决于有没有钱,还取决于有没有掌控和驾驭资金的能力,我历来认为钱不是关键,人才是关键。
钱是用出来的。在符合这几条的情况下,钱会越用越多:首先,投资方向要正确,开发投资选择合适的地点非常重要;其次是集中投入,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搞城市建设,10个亿的投入和100个亿的投入是有巨大区别的,小投入大风险,大投入小风险;再次是快速投入,资金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100个亿的借贷资金,哪怕7%的银行贷款利息,一年就是7个亿。
有句古话“吃不穷穿不穷,没有划算一世穷”,什么叫“划算”,就是算投入产出,产出大于投入的,投入再多也不叫浪费,产出小于投入的,投入再少也是多。你形成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钱真的不是问题。先导区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空心化
做大城市就是做大产业
潇湘晨报:在先导区建设过程中,有人担心会造出“空城”,你怎么看?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应当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赵文彬:我在开福区当书记搞城市建设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不能只是修路,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这是一句“永远正确的话”。但是,搞经济工作不能停留在只讲正确的话,还要讲可行的话。
我常跟人讲一个故事:有个傻子饿,吃了第一个馒头没吃饱,吃第二个馒头也没吃饱,吃了第三个馒头吃饱了,他恍然大悟:早知道一开始我直接吃第三个馒头就好了。产业发展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城市产业的发展必须先着力打基础,产业是要落地的,产业不能挂在空中,我们搞不了“太空产业”。
城市经济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工业化为基础,不可能有城市化。现实是,不是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而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按照国际经验,湖南目前的工业化水平,支撑65%的城市化率已经足够,何况工业还会继续发展。
工业能发展得多大现在不是取决于生产能力有多大,而是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有多大。搞城市化,把城市做大就能够创造需求,扩大市场,更有利于聚集和引进更大的工业进来,平时我们讲,“有多大的水面才能养多大的鱼”,只有大海才会有鲨鱼,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防止空心化,核心是要创造就业需求。什么产业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且提供较高收入?还是三产业。我们要注重发展以下三产业:旅游产业、金融服务业、会议会展业、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教育医疗。
城市病
城市要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潇湘晨报:随着城市发展,诸如交通拥堵、住房拥挤、房价高昂等“城市病”也随之出现。长沙要建设为千万人口级的大城市,如何避免城市病?
赵文彬:首先我觉得一定要看到大城市是城市化的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面前不能太过自信,要谦卑一点。地方政府能做的是遵循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顺势而为。
从个人的偏好来讲,我更喜欢“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城市发展的规律是聚集和规模,城市的效率在于聚集和规模。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创造的需求越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招商时,城市人口规模没达到一定程度时,有些品牌不进来,达到一定的城市规模消费规模,他们会不请自来。
城市做大的过程中肯定会派生城市病,我们在做选择时,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应该要容忍一些不能解决和不可避免的弊端。当然我们不是以此为借口不去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一部城市发展史是大家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升,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我觉得大城市病没法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减少。
减少城市病首先要吸取经验和教训:第一,做好规划,留下足够的公共空间,包括道路、山林、水域、绿地、公共配套设施,这是防止城市病最重要的途径,先导区的规划正是按以上要求进行的,梅溪湖、洋湖等完全是新区的规划,真正用来作为商业和居住的用地,所占比例上限是35%。剩下的土地干什么,拿出20%做道路,30%做绿化,15%的土地做文化教育行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等。第二,要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搞城市经济建设肯定要讲经济效益,但政府赚的钱一定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第三,要有“两型”的城市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