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在城区“看海”的欧洲治水策
时间:2013-06-13 17:06:4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丁宜 

    连日来,中国南方局地降暴雨,城区“看海”、汽车“游泳”图景再次出现。与此同时,万里之遥的中欧各国,洪水也在肆虐,一些地方甚至遭受500年未遇的“世纪洪灾”。洪水中,一排排临时搭建的金属防洪墙成了一道独特的抗洪风景线。欧洲“挡洪”图也在中国网络热传,羡煞不少中国网民。

  11年前的夏天,中欧洪水倾城,我正身处洪水重灾区——捷克首都布拉格,作为老城区的约瑟夫城恰恰因为安装了防洪墙而免遭一劫。

  我发现,这种金属防洪墙由若干铝合金部件叠加而成,部件间用橡胶密封连接。当地人告诉我,这些金属部件平日被存放在仓库里,由计算机对每个部件的基本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统一管理。一旦发生灾情,它们将直接被运至目的地;因与后台计算机系统相连,墙体还可根据水位自动升降。

  防洪墙安装之简单、神速,令人惊讶。不仅安装时几乎无需大型机械设备,而且可以做到10个人两小时内安装100米长、3米高墙体。在2011年一次防洪演习中,捷克消防队员只用1个半小时就在伏尔塔瓦河岸,搭起了3公里长的防洪墙。

  今年,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等国都在短时间内迅速搭起了金属防洪墙。伏尔塔瓦河畔、多瑙河沿岸,这一“钢铁长城”俨然城市防洪盾牌。

  其实,欧洲也曾经历内涝之苦。如今不再出现城中“看海”,是人家锲而不舍科学治水的结果。

  3年前,我在上海世博会的荷兰展馆亲眼见到了鹿特丹应对暴雨和洪涝的另一武器——下沉式水广场,利用“水往低处流”原理,雨水第一时间流向此处,从而减少了街道上的积水。所有水广场、蓄水池和下水管道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网络。雨水不仅可在不同水广场、蓄水池间循环流动,还可被抽取储存作为淡水资源;或净化为不同等级,用于消防、绿化、冲洗等;或直接补充地下水,避免城市沉降。平时,水广场还是市民休闲娱乐之地。

  要知道,荷兰约四分之一国土低于海平面,特别是在港口城市鹿特丹,水患曾是当地一大心病。经过类似建设水广场这样的科学治水,变水害为水利,鹿特丹堪称典范。

  秉承“少花钱、多办事”原则巧妙抗洪,让人们不在城区“看海”,让汽车不在路中“游泳”,欧洲经验值得中国城市学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