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实现城镇化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提升的转变,也就是说要解决农民工进城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定居落户难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城镇化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农民进城就业后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二是城镇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即如何实现城镇发展的可持续、生态保护、低碳和绿色。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52.6%,而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35.3%,之间存在着17.3个百分点的差距。这说明,2.5亿农民工和约7500万城镇间流动人口在城市还没有享受到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福利。如果不及时解决他们的公共服务和进城落户定居问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将不会得到根本改善,反而还会加剧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实现城镇化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提升的转变,也就是说要解决农民工进城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定居落户难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
我国有658个城市和19722个建制镇,已经统计为城镇化的人口到2012年底已达到7.1亿人。而我国又面临着资源短缺、人口压力巨大等多重挑战。走什么样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关键是要落实城镇发展模式从粗放扩张型向资源集约型的转变。
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关键要做好几件事情:一是明确什么样的路径是正确的。例如,要改变注重视觉形态的现象,转向资源的节约利用等。只有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发展观,才能要求各级城镇政府不再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二是要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建立相对平等的城镇发展机制,防止资源通过行政等级,过多地被集中到高等级城市;三是要提高土地出让成本,要求政府珍惜土地资源,遏制摊大饼的发展趋势;四是要调整政绩观,从制度上促进政府管理者把短期行为转向长期行为,把工作目标对准公众和外来人口,真正地从制度上实现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