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省政府发布《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5月1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3年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6+5”方案)同时下发。
……
可以预见,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将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空间,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这些空间和机遇,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机遇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
2015年全省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数将力争突破600万人。吸纳就业,建筑业正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人的城镇化”提供就业支撑。
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还能持续相当长时间,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新增人口将达3亿多人。
新型城镇化将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和城镇规模扩大。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认为,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加大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将在更大程度上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真正转变为城市居民。
对于新一轮新型城镇化,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首先要直面的是户籍与土地制度问题。与此同时,各方也在关注,如何让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能在城市“落地生根”,让进城的农民能就业能创业,生活更安稳。
同时,作为人的城镇化的硬指标之一,收入是最为明显的表征,与之密切相关的就业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农业转移人口而言,要有稳定的就业和稳定的收入,才能支付长期在城镇居住的生活成本,才会有享受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和其他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可能。与此同时,在城镇长期稳定的就业,有利于职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有利于增强职业认同,增强个人对职业和城市的适应性。
就业岗位来自哪里?
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挖掘新的产业机会是重要的就业支撑。
省政府发布《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出,做强产业促进就业——坚持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放在首位,推进产城一体、园城共融,不断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
在“6+5”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特点,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创造更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就业岗位,并“量身定制”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年度目标:新增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岗位150万个,其中建筑业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
省住建厅人士同时提出,农业转移人口要实现就业城镇化,需要城镇的产业支撑,也需要在职业技能、职业认同、个人适应、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提升个人就业能力。
建筑业成吸纳就业重要途径
今年46岁的龚明是资阳农村人,小学毕业,没有特长和技术。“在一些小工地打杂每个月就能挣2000元左右。”龚师傅计划,今年要好好钻研一下技术,从小工变成“大工”。
事实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就业门槛较低,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
建筑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全省建筑业企业共计15207家,比2007年9647家,增加5560家。建筑业从业人数从2007年不到300万,现已突破500万人,为我省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重大城建项目的启动实施,更将为建筑业快速发展带来机遇。“6+5”方案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建筑业,加大对建筑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劳务企业,充分发挥建筑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作用。
在已有的框架中,如何进一步扩大建筑业吸纳就业的“库容”?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帮助建筑企业进一步开拓省外市场将是重要举措。“在拓展省外市场方面,我省将加强与省外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积极为出省企业提供项目信息,简化办事流程,搞好协调服务。”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扶优扶强、做专做精、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原则,我省将支持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格局。
刚刚印发的《2013年加快建筑业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支持鼓励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加快培养和造就适应发展需要的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制定《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的指导意见》;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我省2.9万名临时二级建造师的执业资格,推进建筑行业职称改革,使建设工程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数量有较大增加;开展建筑企业职工队伍的全员培训,培训各类人员55万人。
与此同时,为保障促进农民工在建筑业中的就业,省住建厅将支持鼓励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开办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农民工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