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二十届中国城市化论坛举行
时间:2013-05-30 10:55:4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向伟国  

08a9a834c9eacf4adec06d89de7f47d0.jpg

    5月19日,由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城市化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重点关注的浔龙河生态小镇这一实践案例,围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化质量”进行了研讨,金德钧主任向新增委员廊坊市永清工业新城顾问边强、王洪等颁发了聘书。

李津逵:长沙浔龙河新型城镇化案例的启示
身份: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副主任、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

    如何提升中国的城市化质量?或许湖南省长沙县浔龙河生态小镇的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在20年前,或者至今仍然是长沙县的贫困村,这个村1600多人口,外出务工者达536人,可见双河村的就业岗位之少。在这500多走出去的年轻人中间有一位柳中辉,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又回到家乡,因为他的家乡交通改善了,中国的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在这个县落户了,因此,伴随而至的快速城市化需求,使得他的家乡就变成城市的近郊区。
    正是长沙县人大代表、湖南浔龙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果园镇双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柳中辉敏锐地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带领乡亲们探索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这是我看过众多新型城镇化实践探索中不可多得的案例之一,经过多次与柳中辉的交流与互动,以及深入浔龙河进行实地调研,我认为浔龙河生态小镇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劳动力外移的过程中如何把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重新组织起来;二是如何将本地城镇化的农民组织起来;三是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企业与农民三者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就地产业化与农民就地就业;四是探索土地流转后农民集中居住面临的社会建设,处理好村里、村外的各种社会关系。
   
   

柳中辉:浔龙河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
身份:长沙县人大代表、湖南浔龙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果园镇双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能够成为在座每一位老师的学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让我来汇报这几年来在浔龙河的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非常荣幸。
    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地处长沙县中部,有13个村民小组、502户、1600余人,土地总面积11584.5亩。其中耕地1177.31亩、林地6645.44亩、宅基地573亩。辖区内山地多、耕地少,为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地貌。受交通不便、工业基础不强等因素影响,双河村发展步伐缓慢。
    直到2009年,双河村头上仍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不少村民只能依靠外出务工解决温饱问题,“空心化”特点突出。近年来,长沙县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建设,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双河村抢抓机遇,在返乡青年企业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柳中辉带领下启动了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浔龙河生态小镇覆盖原双河村整个村域及邻近安沙镇黄桥村部分用地,规划区用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该项目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切入点,按照“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的方式,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市民化,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截至2012年底,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8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
    目前,项目建设一期进展顺利,已将集中流转的3600多亩农业用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建成1100亩优质稻、620亩绿色蔬菜、600亩苗木基地;小城镇建设已完成生态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征地拆迁;乡村休闲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预计到2015年,这一昔日省级贫困村将蜕变成一个百姓富裕、生态优美、产业发展、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的美丽乡镇。(全面报道请见本刊封面关注:“湖湘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长沙浔龙河生态小镇的调查报告”)

李兵弟: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是保障农民权益
身份:住建部村镇司原司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据我了解,企业家到农村去创业的模式有过一些先例,直接帮扶农村发展的也存在。但浔龙河生态小镇案例能够最终运作起来,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个案例城镇化委员会要关注、要跟踪、要研究。关于这个案例,我有如下几个观点。
首先,解决案例如何定位的问题。我们需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揭示项目的定位与内涵,搞清楚这个案例到底是村企共建,还是企业策划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这涉及一整套制度设计。这个案例不是通过企业资金进驻,更不像华润集团投巨资包揽式搞的华润小镇,定位不准将会影响其在全国的地位和认同价值。
    第二,案例中的混业经营是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不可回避,但又是没有考虑透而让人担心的问题。作为小镇,这里既有农村的集中居住,又要开放开发一部分土地吸引城市居民的进入;这里既有现代农业产业经营,如种植业,还有生态型的观光园和休闲度假场所,现代农业的多功能作用和发展的新业态都在这里得到体现。因此,如何看待城镇化进程中当代农村的混业经营发展,是个新的课题
    第三,案例抓住了两个根本性的要素,即土地和资金。案例中关于土地和资金运作的设计蛮有道理,也有创新,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
    第四,抓住了农民主体。案例明确用农户的土地承包权换社保很关键。方案中不是让农民仅仅带着部分股权进来,而是要求让农民带着土地的全产权,要求全村农户一块进来,避免了日后操作中的困难。但农民参加股份合作社后,一旦有分歧怎么处理?这需要做出制度性的回复。关于宅基地换经济适用房,这个最早在嘉兴倡导起来,后来成都也在试点,目前争议还不算太大,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很重要。但是农户用自己的土地承包权换城市的社保争议就比较大了。我们在参加中央一号文件起草时,有的领导同志就多次提出,为什么要让农民拿自己的土地承包权去换社保?我进一步说,如果城市社保是公共服务的话,就不能让农民换;如果不是公共服务的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又怎么能换成社保?案例中的这方案还是一个设想,实现起来还是挺不容易的。
    第五,资金运作是另一个敏感点。这个案例的特点是企业没有资金注入。企业有自有资金进去运作,和没有自有资金进去而拿社会资本运作是两码事。没有自有资金进去,一旦合作中运作到没有出路时,企业方不受约束地走人了,并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农民走不了,他们要承担起责任和后果。此外,资本进去要逐利和回报,但目前农业种植业是不赚钱的,这么搞下去,中国粮食安全谁来保障?这个问题还要深入研究。
    第六,案例中留用土地建设的设计非常好。在保护农民利益上,村党支部书记考虑长远,农民集中居住和土地入股后,也要保留200亩农田和50亩菜地。我多次呼吁希望农村集中居住后,一定要给农民留下点自己的生活空间,不要像城市一样,让农民上楼,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了,甚至种菜这样的习惯都不让保留。此外,案例中关于农民就业、股份分红、参与社会保障、规范拆迁补偿、土地承包权换社保、50亩菜地和200亩耕地、两个旅游景点保留为集体组织的资产等,从多个方面进行设计,这是方案最终得以推行的保障。
    第七,关于农村集中居住点。案例中的农村居民点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用地模式,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又有城乡置换来的国有土地,在二元用地模式下,混合用地的管理模式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要打开二元土地结构下,小城镇建设对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使用的问题,二是要解决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问题。我们应当继续认定农民集中居住的用地依然是农民的宅基地,但这种集中居住已经打破原来的村社治理结构。怎么管理怎么运作,还要继续探索。
    第八,关于股份制运作。我完全支持股份制经济,作为农村的最大资产,土地入股以后,不能再让股权流失到合作组织之外,这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否则整个合作基础就会逐步失去。华润集团搞的华润小镇非常注重这一点,他们的制度规定所有农户要求退自己原始土地股时,这些农户退出的股权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留下来的农户间重新分配,不能流出到社会购买,以保证企业跟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的经济基础没有变,即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不变形不流失。

陈音:新型城镇化道路可适当借鉴国外经验
身份: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我们刚刚在美国买了土地来做开发。在美国考察时看到了一个号称美国十佳生态城市的案例。案例是以一个企业为主的建设,历时40年建成一个城市。美国的城市首先是在县或者镇以下,完全实现村民自治,然后社区越来越大,社区居民成立一个市,可以收税、成立警察局,这些公共产品都是由纳税人交税来维持城市的发展。我们在加拿大也做项目,加拿大做一个项目容积率是3,中国一个项目容积率是3的话,至少要建80米的楼的,但是我们那个容积率3的项目是什么呢?一共是六层,一个红线盖这个房子,因为所有市政都是由政府做好了,开发商就是在你的红线上盖房子,所以容积率3就盖6层就够了,所有市政的条件每一个地方就是两三千平方米。所以我跟李津逵老师在微信上聊,包括开发者和市政府,我们在城镇化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中国农村应该是自治的结果。
    最后说一下城镇化和城市化的问题。我非常赞同城市化这个名称。城镇化这个镇代表什么意思?整个中国人口慢慢会减,一共就这么多人,城市化还在发展,意味着农村人会到城里去,农村人越来越少。所有城市发展都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人类发展的机会。社会生产力、土地集约化经营都会导致向城市发展。城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产业支撑。瑞典的项目和国内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所有城市化的指标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机会。有产业支撑提供就业机会,这个城市就有发展的可能性。

李迪华:新型城镇化要避免走弯路
身份: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浔龙河生态小镇这个案例把所有弯路都走尽了,我感到很惊讶,也学到很多东西。城市化委员会编制的“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到现在难以出台,我觉得应该参照中共十八大精神。十八大强调转型,通过借用邓小平一句发展是硬道理,阐述经济发展转型是未来三十年继续发展的硬道理。此外,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是观念意识、政治制度、管理、生产方式转型的内涵。在此前提下,我补充六点建议,但并不是针对这个案例的,因为如果你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只是你比别人先了一步,所以我是把站在全国的角度来考虑。
    第一、案例没有更新城市化模式,仍然靠大项目大规模招商来促推发展。我算了一下,案例通过整合资金,差不多每一亩土地引进了8万块钱,相当于每个人55万元人民币,这在全国当中不是可持续的。如果全国每一亩土地都能投8万人民币,每一个农民给他投55万元的话,中国所有的山林用地都解决了。
    第二、我觉得案例中的经验仍然是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模式。可能刚才几位老师也提到,这种模式到底可不可行?
    第三、案例中仍然体现的强人政治。我们中国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如华西村就是靠一个人在顶着。城市化过程应该尽量避免强人政治,要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每个人想做什么应该由自己说了算。
    第四、目前这种方式跟城市化终极目标背道而驰。城市化终极目标要实现城乡居民的自由流动。案例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把村民固定在土地上了,这不是城市化的终极目标。
    第五、要预防利益冲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生女户就有上门女婿落户的问题,全民投票是否适合一定要慎重。短时间之内投票或许可以解决,但是长时间之后会逐渐积累社会矛盾,过去30年我们累积了城镇化的矛盾,未来30年在你那个村子里面可能累积其他的矛盾。
    此外,一村多制可能会导致新的社会问题。村民土地、住房全都是独一无二,而土地流转后的村民就变成第二居民了。

南国良: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做好农村项目开发
身份: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理解浔龙河生态小镇案例的城镇化程度还不够,只能说是一个项目。以项目方式来做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个项目还不足以是城镇化,但是它很好运用了城镇化的扶持政策,在一个项目里集中体现了这些政策。项目中政策制度建设做的比较好,所以项目做的比较完整。如果是城镇化的话就像李津逵老师刚才说的问题就很难解释,但是作为项目来说就是完整的,就像集体居住,度假地产项目,这样的话产业支撑缺少的问题就解决了,就业问题,基础设施配套的压力就全部可以减轻了。
    按照这个体系把它做成一个城镇化项目为什么能够实现?主要是这个村人口少、规模小,所以一些制度能够在这里实现,但在大规模的城镇化当中实现起来可能有困难。今年我在江阴做了两个镇的城镇化试点,和这个案例不一样。因为江阴县本身非常发达,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那里有一个号称江苏省葡萄产业第一镇,然后由农业大学做规划、做中心商务开发区。他的区位优势就在常州边上。柳中辉您是这个村的村委书记,带头做一个项目,与当初改革开放的时候华西村和长江村的做法类似,华西村和长江村这两个村都非常富裕,但是村民幸福指数差很多。华西村的村民幸福指数更差,所有东西都在规划控制当中,甚至于我是什么级别?我家就得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完全是强人政策,所以幸福指数非常低。但是长江村的幸福指数就高些,相对而言比较自由。所以浔龙河生态小镇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后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张幼云:我国城市化的顶层设计准备不足
身份: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张幼云

    听了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小镇这个案例后觉得很受启发。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因为我们区域的差异,城乡的差异,东西南北中都有差异,可能要有一个总的原则。但在模式上应该允许实验,因为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现在城市化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我们在制度设计、政策制定与试点等各方面准备不足,面临很多新的困难与挑战,所以我觉得允许实验,鼓励实验,但一定要有一个把握的原则。
    我们推动城市化的价值体系是什么?如果我们遵循是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我觉得推进城市化就是最大的价值所在,因为过去的城乡二元是最不公平的,我们现在改革是要制度改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为农民造福,造福整个中国人民,也包括为城市人造福,提升、净化我们自己,使我们对人权,对社会公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留守儿童、农民工临时夫妻等现象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这是我的心里话。我觉得这个案例的实践探索推动了社会公平化。
    我觉得推进小城镇一定要考虑产业,在考虑支柱产业增长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人才,而且要有前瞻性。目前50亿的世界人口,现在需要工作约30亿,但真正工作的只有12亿,所以美国人现在已经开始叫“工作”为“战争”,岗位战争迫在眉睫。所以,我们现在的城镇化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世界,因为这里涉及到最后是人的安居乐业,没有乐业进城如何生存发展?我想推进城镇化,一定要考虑人的素质。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但推动城镇化得靠人,而人的素质高低也就决定我们城镇化质量的高低。

金锡顺:农民企业家建设新农村的优势
身份:世博控股集团董事长

    我今天是来学习的.听了刚才的介绍,我觉得有一种敬意感。我们同为做企业的,可能最开始想到的是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赚钱。听了柳中辉谈他的经历后,我觉得他已经有了第一桶金,只要你有了第一桶金做什么都能赚钱,哪怕做施工的承包商。柳中辉拿到了多项奖项,但没有停留在原来的行业里做,而且是怀揣着热爱家乡的梦想,毅然返回家乡去做了这样一个项目。
    我觉得浔龙河生态小镇是一个项目也好,或是做为城市化的模式也好,首先是给我们城市化委员会这个机构贡献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城市化委员会曾经给那么多好的案例颁奖,有的也只是一个项目的案例,今天浔龙河生态小镇这个实实在在是值得大家深入研究、支持的案例。您做这个事情,确实有您的优势,第一是您的身份优势,最了解农民需要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您刚才讲到的您做出来的已经取得成果,我真觉得您是了不起的能人。您突破了政策,现在已经争取了将近90%多的资金,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基础设施各个方面的投入,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难得。我们中间有很多人也是想做类似城乡统筹这样的项目,但是更多的是逐利,没有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您考虑很全面,扎根那里做了三年。因此,我会全力以赴来支持,我也呼吁更多关心城市化的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能支持浔龙河生态小镇。我相信您一定能成功!

金德钧: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突破政策障碍
身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

    我觉得湖南长沙浔龙河生态小镇,作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关注的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实践案例,浔龙河生态小镇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切入点,按照“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的方式,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市民化,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中央明确要求我国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乃至城乡一体化。这就说明我国现在小城镇要发展,还可能在原来集镇的基础上再出现新的小城镇,我们应该站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去研究,浔龙河生态小镇是我国在推动城市化过程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案例。这个案例一是解决了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也就是解决了生态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与就业问题;二是生态小城镇的规划非常精细地考虑了以人为本的问题,实现了城乡居民混合居住;三是非常注意发挥我们农村村民的作用,组织村民来研究解决村民自己的问题;四是在农村土地可流转、户籍制度和农村住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
    当然,从这一新型城镇化案例的实践探索中可以看出,我国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突破许多政策障碍,也就是说改革就要突破现有的政策界限,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农村的房地产制度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