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一座“电梯天桥”为何只是过街的“第二选择”?
时间:2013-05-28 13:38:0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钱烨莉 

    位于南京市建邺区云锦路附近、连接万达金街东西区的南京第一座“电梯天桥”,已经建成近三年,却依然只是人们过街的“第二选择”。现今,人流量不多,桥旧了不少,昔日最引以为傲的电梯跟桥面上的景观灯一起,已经停了一年了。桥面上随处可见小广告和烟头。(5月24日,《现代快报》)

    2010年天桥建成时,南京媒体争相报道,因为它理论上降低了行人乱穿马路的安全隐患,因为它450万元人民币的造价,因为它美观的设计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的晋级资格并配备了当时鲜有的电梯。但为何这样的豪华天桥“不受宠”,反而渐渐失去桥的功能,沦为饭后散步、游客留影的“花架”?

    归根究底,是惠民工程没有真正惠民,细节上便民的考虑不到位。

    第一,费时费力。电椅停运,所谓“电梯天桥”还是只能靠双腿爬上爬下,而天桥附近8米开外就是过街人行道。对行人来说,与其费力爬过70个台阶,通过40多米的桥面,费时1分半钟,不如沿斑马线行进,20秒足够穿过。

    第二,没有顶棚。天桥风雨不遮,夏季南京的高温不遮,一旦被太阳曝晒,钢结构的桥面温度颇高,不小心碰到不锈钢栏杆都会被烫伤。

    第三,缺乏维护。桥面上铺设的材料,已经从黑色变成灰色,楼梯上的地砖也有几块碎裂,不锈钢栏杆外部的透明塑料已经污浊。停用的自动扶梯上贴着的“安全检验合格证书” 还写着“下次检验日期是2012年7月22日”。扶梯的缝隙中,烟头和树叶随处可见。?

    不便利,无遮拦,脏乱差的公共设施自然不讨喜,与之相对的高造价只会惹来更多民怨。公民乐见政府支出财政用之于民,但是花了钱却达不到效果,与打水漂何异?

    南京的这座电梯天桥只是一个缩影,折射出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建问题。公共设施是否摆设,票价门槛是否合理,建成后是否跟进了管理措施?惠民工程是否鸡肋,是否扰民,是否让市民切身体会到城建的幸福感?大处落墨或许提升了城市形象,但是细节上没有换位思考,又怎么保证尽善尽美?

    “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干扰,哪怕是一时的干扰。”无锡市建设部门的这番话切中肯綮,网友提出的“惠民工程不仅仅要从大的方面惠民,更要从细节上惠民”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