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烟台对此感触颇深。
烟台是一个大市。2012年,烟台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81.3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27.04亿元,两项指标都高居全省第二。
烟台又是一座小城。2012年,烟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8%,高于全省平均4.2个百分点,只能排在第六位。
针对这种“大市小城”的不对称局面,不久前出台的《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也决意作出改变。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70%、蓝色文明幸福之都,这样的字眼不断出现在纲要的目标中。而对于工业大市烟台来说,城镇化道路到底应怎么走?
地形与产业结构是两大原因
5月21日,在烟台市芝罘区胜利路南端,几台挖掘机正在忙着作业,竖立在一旁的工作指示牌上写明了它们的目的:“胜利南路南延(含隧道)工程”。工程完工之后,这里将成为近年来烟台所修建的第八条穿山隧道;2800米的建成长度,也将刷新当地城区隧道的纪录。
“地形确实是限制烟台中心城区规模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烟台市住建局城镇化科科长陈俊涌告诉记者,在历史上,“以港兴城”的烟台市形成了以芝罘区为主的中心城区。但由于芝罘区“南山北海”的地形特点,使得城区缺少足够的扩展空间,只能在东西两向狭长的海岸带上拓展。
在没有这些隧道之前,烟台市属的几个区之间的交通都很不方便。对于这一点,市民刘爱青深有体会。家住莱山区上海滩花园小区的她,平时到市中心办事,“堵车的时候,在公交上的时间能超过一个小时。”
不仅中心市区,因为胶东地区普遍的丘陵地形,西部蓬龙招莱沿海一线、中部栖霞、南部海阳区域均受山体影响,使得城市建设无法大规模拓展。
“除了地形之外,烟台的产业结构也是造成这种不对称局面的原因之一。”陈俊涌接着介绍。据了解,虽然烟台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但在各产业的比重中仍远不及工业。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烟台一二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2%、56.5%和36.3%。三产服务业的相对落后,加之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使得烟台城区在吸纳人口能力方面不占优势。
“此外,烟台市的农业主要以苹果、梨、葡萄等经济作物为主,目前尚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这客观上也增添了农村人口的转移难度。”陈俊涌说。
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或是解决之道
对于这种状况,在《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出台后,烟台市结合实际,研究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出了走“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这一举措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今年4月,由原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等6名专家成立的评审组对此作出点评:“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符合烟台实际,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所谓‘功能区带动型’,即抓住‘蓝’、‘黄’、‘高’三大战略叠加实施的历史机遇,发挥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园区的独特优势,促进产业、要素、人口聚集。”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说。
根据《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中的表述,烟台将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为总体框架,以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西部莱州湾、南部丁字湾、北部龙口湾、长岛休闲度假岛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板块,以6个国家级园区、10个省级园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00多个县域经济集中区为产业、人口聚集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产业、人口结构优化区,以市、县、镇行政中心区和农村社区为服务功能和宜居功能区,形成“一核一群一带三轴”城镇化发展格局,构建组团式、网络化城镇体系。
“按照这个路径,烟台不仅可以突破地形和产业结构的限制,还可以因势利导,使这两者劣势变优势。”陈俊涌说。
合理发挥城镇化中的工业优势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在烟台历史上已有成功的先例。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984年设立之初,还是一片荒滩,仅有几万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开发区以全市1/60的土地,创造了1/6的GDP、1/5的产值与税收、1/4的工业增加值和2/3的进出口总额,总人口达到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3%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新区。
“各类园区是烟台特色城镇化发展的主载体。烟台应把各类园区作为城镇化重点开发区域,依托城镇、反哺镇村,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烟台市市长王良说。
以园区为承载,烟台近年来加大了产业培植力度。根据当地提出的“5510工程”,烟台将巩固提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现代化工5大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精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等10大产品集群;着力打造5个产值过5000亿元的主导产业,5个产值过10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品集群。
陈俊涌认为,龙头企业的壮大是烟台在城镇化中过程中的一大优势,“富士康2004年进入烟台,短短8年时间,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1266亿元,吸引就业8万人。在富士康厂区,设施配套,生活便利,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
《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对此也持有乐观态度,“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以上……城镇化质量接近东部沿海地区较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构建起支撑蓝色文明幸福之都建设的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