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个偏僻山村的自发城镇化之路
时间:2013-05-22 07:46: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江时 
    沥青路两旁竖立的栋栋小洋楼是村民新居,集镇上健身场所、生活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村民在村里就能打工赚钱……出现在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大路村怡山湾集镇上的种种景象,令人难以置信自己身处在一个距离武汉城区7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中。

  过去五年,这个偏僻山村在致富能人带领下,平整6000亩土地集中流转,引进和培育出6家现代化农业企业,组织202户村民拆掉原有住宅迁入集镇新居,成功地走出一条自发的城镇化之路。

  生猪规模养殖逼出来的“城镇化”

  “5年前,大路村还是个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瘠村,如今能够建成土地集中流转、农民集中居住的特色集镇,这都是被生猪养殖给逼出来的。”大陆村村支书胡涛介绍说。

  2008年前,大路村因耕地分散,加上水利欠缺,村民形容种地“耕田耙地全靠牛,栽秧割谷全靠手,运进运出全靠肩,有收无收全靠天”。全村耕地年亩产粮食不到800斤,村民人均纯收入仅3000多元,在武汉郊区属于地道的“贫困村”和“空壳村”。

  见到家乡村民在家辛苦种地却收入寥寥的情形,当时在外地办企业的胡涛决定和同村企业家联合成立武汉银河生态农业公司,在大路村建设规模上万头生猪的养猪场带动村民致富。

  由于土地产出低,土地流转很快到位,但新问题随之而来。根据国家规定,规模化养猪场距离居民住所不少于1000米,大路村村民居住分散,难以达标。长期在外闯荡的胡涛和合伙人冒出个主意:干脆借此契机,帮养猪场周边村湾居民搬迁,借助土地平整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在怡山湾建起一座现代特色小集镇。

  当时,大路村大多数村民都住在简陋的砖瓦平房中。村里流行一段描述村民住房的顺口溜:“一屋一式样,一门一朝向。门前是厕所,后院是废塘。住人还养猪,牛也在里躺。垃圾随处倒,到处都是脏”。因此,银河公司与大路村委会开会动员后,村民们纷纷同意按“盖好新居-拆迁农房-腾地复垦”的流程,逐步搬入集中的新居社区。

  经过规划设计,大路村怡山湾迁村腾地一期工程在2008年8月8日动工,启动资金由银河公司从银行贷款的两千万元。首批202户村民在2011年起陆续住进还建的新居,每户只需出资5万元。2009年,胡涛当选为大路村支书。

  走进68岁村民冷玉珍家中,13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都已铺上木地板,家中微波炉、洗衣机等各式电器齐全,屋顶上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冷大妈说,虽然儿子要她和老伴进城住,“现在村里居住条件和城里一样好,在这儿我们过得更舒服”。

  农民新居建设巨额资金从何而来?胡涛告诉记者,村民宅基地每户平均都有1亩多,通过集中居住和土地复垦,一期搬迁工程就节省出农村建设用地208亩。这些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可获得3000多万政府补助资金,可供企业偿还贷款和平整土地。

  胡涛说:“在农民自愿、企业参与、政府支持的城镇化探索下,大路村建设怡山湾集镇形成了农民改善生活、企业略有赢利、耕地面积增加的三赢局面。”

  做大产业避免集镇建设“空心化”

  记者在怡山湾走访发现,搬进新房的农民屋内都看不到铁犁、牛套等农作工具,也见不到各家各户喂猪、养鸡等情形。只有房前屋后的两块菜地,仍保留着农村传统生活的影子。

  胡涛说,如果农民上楼后收入还得靠种地,这样的城镇化难免空心化,也必定难以长久。在迁村腾地建设集镇的同时,村委会还组织大面积集中流转土地,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企业,使村民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村民收入早已不再依赖土地”。

  不少村民告诉记者,按照传统方式一亩地种粮年纯收入不到300元,种地不赚钱,绝大多数年青村民都外出打工,耕地大面积被抛荒,“土地流转每亩年租金能到600元,五年内根据物价再调整,大家自然非常支持”。

  通过平整土地、修通道路、完善水利,大路村里规模养猪、大棚蔬菜、大米加工、禽蛋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已初具雏形。村内目前共有养殖、大米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6家,企业年产值达两亿多元,还能提供上千个劳动岗位。当地用于企业生产的流转土地面积已达6000亩。

  不久前投产的红心蛋厂是去年从江夏城区搬到大路村的一家加工咸蛋和皮蛋企业。公司总经理胡向洪说,蛋厂一期工程投产不到半个月,就已接到400多万元的订单,预计今年加工能力将达5000吨,“现在厂里50个工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本地村民,随着工厂规模扩大,肯定还需从临近村庄继续招人”。

  在红心蛋厂做工的大路村村民宋小琴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家搬迁到怡山湾集镇新居,之后一直在武汉打工。听到蛋厂在招工,她赶回来从学徒做起。她说,虽然现在每月工资才1500元,但干半年熟练后就能涨到3000多元,比在家种地或外出打工都要划得来,更重要的是还能随时照顾到家里小孩和老人。

  村民住上新居、就业不愁、腰包渐鼓,怡山湾集镇活力十足。63岁村民刘迎春老人说,以前村里太穷,十几个村民的媳妇受不了都跑回娘家,很多年轻小伙找不到老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仅跑出去的媳妇大多回来了,外村姑娘也以嫁到怡山湾为荣”。

  眼下,大路村正在筹建农民新居二期工程,预计到明年底建成,届时将有近300户农户搬入新居,集镇面积将扩大一倍。不少村民见到村干部,头一句就问什么时候新房能交钥匙。

  拥有前期成功探索的经验后,大路村提出的将邻近3个村都纳入到怡山湾集镇建设的计划也获得区、镇政府部门的支持。胡涛说,这4个村共有1万多人,集中居住只需600亩宅基地,腾出来的2000多亩建设用地指标获得的政府资金,不仅能完成新居工程建设,还能对现有的1万多亩耕地和上万亩四荒地进行平整,形成农村产业规模化的集聚效益。

  城镇化内生动力源(600405,股吧)于农民增收致富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农村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中流转和农民集中居住是两大核心内容。如何处理好以土地为核心的利益调整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进程与质量。

  大路村在推进集镇建设过程中也曾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土地流转租金如何分配;二是还建的农民新居如何分房?胡涛说,30年前土地联产承包划分后,到现在有的家庭人多地少,有的则人少地多;村民住房的面积、新旧也各式各样,对于如何分配流转租金和还建新居,村民诉求各异,长时间难以达成一致。

  对此,大路村召开村民会议,多次讨论分配方案后最终达成一致:在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前提下,土地流转租金以村民组为单位,按照派出所出具的本组农业户口户籍人数平均分配;农民新居则按户内两代男丁人数分配,子女全是女儿的可安排一套,比如一家十口人,爷爷、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就可分到5套房,若是三个孙女就能分到3套,保证“未来30年内不需建房”。

  大路村五组村民胡向财说,无论承包地还是宅基地,都是村集体所有,虽然承包地多和老房面积大的人家肯定有想法,但不参加集体流转,抛荒的土地出不了一分钱。按人均分配的方式最公平,保证每个人都有基础的收入来源和住房安排,因此最终还是获得三分之二村民赞成通过。

  “农民自愿是农村推进城镇化的前提条件。”胡涛说,部分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转或搬迁房屋,村委会不会也无权强制执行,“只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丰厚收益,才能吸引农民自愿放弃部分利益,参与到这项被村民称为新一轮土地改革项目中来”。

  曾深入怡山湾调研的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副处长余爱民认为,大路村在胡涛等致富能人带动下,尝试探索自主推进城镇化,获得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等明显效果,因此才会获得农民的普遍支持与积极参与。

  “怡山湾集镇样本对于今后的实践价值在于,农村探索城镇化必须要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形成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内生动力,才能避免纯靠外力最终走进房地产化和空心化等歪路。”余爱民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